《金融投资400年》-pdf,txt,mobi,epub电子版书免费下载
为阅读而创,为热爱分享,每天早8点,阅读者的橙C早餐。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橙子读书小站】(czdsxz),首页回复书名或者编号475, 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金融投资400年:投资者必读金融理财宝典》是一部内容翔实、案例鲜活的金融投资类通俗读物,集合了两部投资经典《惊人的幻觉和大众的疯狂》和《困惑之惑》。前者通过密西西比计划、荷兰郁金香狂潮和南海泡沫事件,描绘了深陷于投机狂潮中的人们的疯狂举动;后者以对话的形式,将交易所里价格涨跌动因、投机原则、经纪人贪婪的原因及空头的花招等一一予以揭露。全面展示了“一段关于财富、贪婪、欺诈与金融创新的精彩历史”。
【作者简介】
查尔斯·马凯,是19世纪英国学者,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法学博士、诗人、词作家。主要著作有:《歌与诗》《伦敦史》《苏格兰低地词典》等。
约瑟夫·德·拉·维加,是17世纪一位居住在阿姆斯特丹的犹太商人兼诗人。
【图书目录】
版权信息
序一 并不遥远的投资传奇
序二 在无意识的领域里
上篇 惊人的幻觉和大众的疯狂
导言
密西西比泡沫
赌徒约翰·劳
奥尔良公爵
法兰西金融危机
约翰·劳创立纸质货币
密西西比计划
狂热的股民
平步青云的约翰·劳
密西西股票的戏剧效应
股票引发谋杀案
劳荣升审计大臣
繁花似锦的泡沫经济
金融危机开始了
劳成了丧家之犬
挽救行动以失败告终
法国人民唱歌、画漫画、编故事疗伤
混乱的时局
密西西比王朝走向穷途末路
穷途末路的劳
南海泡沫事件
蜚声英格兰的南海公司
南海公司提出的债务计划
南海计划横空出世
南海股票持续飙升
泡沫公司应运而生
泡沫公司被取缔
泡沫清单
民众对泡沫经济的冷嘲热讽
南海股票开始暴跌
南海公司董事会紧急商议对策
沸沸扬扬的国会
郁金香泡沫
下篇 困惑之惑
导言
德·拉·维加其人
关于《困惑之惑》
股票投机的时代背景
第一段对话
入市——寻求法律庇护还是支付保险费
第二段对话
交易——跟风买进卖出,还是见好就收
第三段对话
心态——赌徒的亢奋还是职业人的乐趣
第四段对话
策略——是追随空头,还是看穿经纪人的伎俩
【前言试读】
序一 并不遥远的投资传奇
彼得·L·伯恩斯坦
这里讲述的传奇故事将发生于近400年前的投资往事一一加以概括。不过,纵然到了现在,这些描述听起来还是那么生动、鲜明,好像就发生在昨天一样,又好像就发生在现在。
这两本书能令读者津津乐道的原因就在于,尽管世事变化多端,不过它们却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耐看。在我们的现代市场之中,不存在任何看起来和当时有较大差异的东西。不管是让人眼花缭乱的术语,还是机构投资者的绝对优势,不管是铺天盖地的信息,还是全球一体化,甚至那些足以对金融理论造成深远的影响的洞察力和感知力,也不可能将现代市场和数百年前的市场鲜明地区分开来。
很明显,现代市场行为的绝大部分特征,均和17世纪的市场行为相同。投机者依旧在投机,而对风险采取回避态度的人依旧在套期保值。不过,在今天的市场和17世纪的市场中,之所以存在着那些让人触目惊心的相同之处,并不只是投资者的行为,甚至连交易工具和结算机制,随着时间的变化也不曾发生任何改变。
由此,我们就可以将一个有趣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当代的市场是否并不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复杂、奇妙呢?换句话说,那些早期的市场是否并不如我们原本被引导着相信的那样简单,反而是相当复杂的呢?我将此问题留给读者,请你们来解答。
此处上演的种种并不过分引人注目的悲剧,其发生的原因就在于漫长的人类历史中那短短几百年的独特性。400年前,马凯和德·拉·维加讲述的事件是压根不会发生的,这是由于,直到400年前,人们还对金融市场持排斥态度。对于像亨利八世、主教裘力斯二世或者国王查尔斯五世之类的16世纪的巨人们而言,金融市场存在与否,不具备一点儿意义。
而这本书让人惊叹不已的特性,就在于它将一个重要的事实揭示给人们看:仍旧处于历史萌芽阶段的市场已经可以舞刀弄棒,将当代读者相当熟悉的金融行为演绎给大家看了。
实际上,直到17世纪为止,绝大部分有记载的历史均表明,在整个社会的财富供给方面,增长速度是相当缓慢的。而财富的所有权不时地发生着转换,不过,大多数这类转换多是因迫于无奈或死亡而发生的,而并非真正的金融交易。直到16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催生了海外探险、淘金的真正热潮,于是,欧洲才成为新的财富流向之地。
从此之后,不管是新土地上的产品、新的原材料供应、新的动物资源,甚至那些无法计数的黄金和白银……伴随以上的一切到来的,就是技术的发展——这是一场山崩地裂、开天辟地式的技术发展——这个时期伟大的技术进步,最后使得工业革命的发生成为必然。
如今,不管是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国家,都可以变得非常富有,在此过程中,无须让其他的家庭和国家变得更加贫穷——这种变化就是经济和社会特征最本质的变化。人类历史上头一次出现了财富的积累无须依赖于世袭继承或者剥削掠夺。就最低限度而言,这些剥削和掠夺的发生地在远离欧洲海岸的遥远土地上,在此,我们暂且对其忽略不计吧。
最重要的是,伴随着财富的积累,企业拥有了所有权的推动力量。
从这一刻开始,高贵者就开始走向了下坡路。请大家注意,《困惑之惑》面世的年代正是1688年,而此时,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被推翻,建立君主立宪制最重要的第一步得以迈出。与过去的这一戏剧性的决裂,恰好预示着一个新纪元的开端。
资金,是企业需要的。换言之,只有借助于融资,方能将企业的资金问题加以解决——要知道,这些资金的数量一般是相当巨大的,绝非企业家仅凭个人之力可以筹措到的。而行使有形资产金融求偿权的市场,就可以满足这一需求。这些市场的发展速度相当迅速,随时可以为准备涌入市场的流动性财富提供充分的发挥之地。17世纪,欧洲民众在发财致富的过程中步伐是如此快速有力,就证明了这一点。
金融求偿权一经产生、存在,就好像相当急切地要把愿望表达出来,即主宰自己的生活,使其远离赖以产生的基础资产。这就是马凯和德·拉·维加告诉我们的故事所包含的警示意义,此二人于金融市场游戏开始之后,就极为迅速地发现了这一内核。
同样,我还要向读者指出的是,本书中包含的宝贵财富不仅仅是两篇,而是三篇。
马丁·弗里德森的序言并非只是马凯和德·拉·维加作品的附件或点缀,而是您即将读到的这本书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此书中关于昔日的财富、贪婪与欺骗,以及金融创新中值得关注的历史内容时,您会借由这三个部分获得相当多的阅读快感。
【精彩书摘】
我之所以写下下面的文字,目的在于,搜集那些最引人注目的精神上的流行病的案例,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而这些如同瘟疫一般的流行病爆发的原因,各自之间并不相同,或是由于此种因素,或是由于彼种因素。
而且,我之所以写下这些文字,还在于,想将以下观点向世人展示和说明:群众是十分容易被误导的,人类是非常喜欢模仿他人的言行举止的,也是非常喜欢“随大流”的,又是非常具有聚生性的,就算是头脑发热时和违法犯罪时,也是这样。
对于读者们来说,以下,我将要介绍的一些内容或许十分熟悉,甚至可以耳熟能详。不过,我希望,纵然是此类事件,依旧可以让读者从中找到足够多的新颖的细节。并且,我希望将它们用一种易于接受且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
当然,我为了在本书中对此类问题进行公正的分析、处理,因此,某些细节必然要被提及。相比出自其他任何地方的资料,本书对于南海泡沫和密西西比幻想的回忆更为详尽和丰富多彩。
群众的幻觉发展历史不但开始得早,而且,传播范围相当广,持续的时间也相当长,纵然用50卷册的内容,也无法将之表述得具体、清楚,更何况仅用两三卷的内容。在人们看来,我的这部作品,或许更像是一部关于幻觉的选集,而非一部待完成的关于人类愚蠢行为的、伟大而丑陋的作品中一个小小的章节。
波森曾经开玩笑地说,他计划就此问题写上500卷滔滔宏论!相对来说,与人们的从众心理和“石头脑袋”相关的、引人发笑的例子,被以素描的形式记载于众多的书籍中,可谓随处可见。不过,要注意的是,此类内容并非愚蠢和幻觉的事例。
在本书中,我将宗教狂热有意识地排除在外,原因是它并不属于本书原计划的限定范畴。倘若将其列入内容,那么,仅就宗教狂热事件的名单这一项,就可以编辑成整整一卷的内容。
倘若大家对于此类作品可以欣然接受,那么,作者计划开始一番新的尝试,即于另一卷作品中进行一次关于炼金术的发展,以及由炼金术中引发的、哲学上的幻觉的全面彻底的观察与思考。其中,就包括对从前的炼金占星的术士,以及现代的催眠家们的观察和研究。
查尔斯•马凯
1841年8月23日
于伦敦
一些公司偷偷地纠集在一起,发行新股票,从事着非法交易。
他们吹牛,说大话,以空洞的谎言来诱骗城镇里的人们。
他们首先建立起新的信用,然后再大声喝止,
将这空洞无物的东西分成了若干股份,
再用谣言把大众聚集起来。
——丹尼尔•笛福
一个人的生涯一旦与发生于1719—1720年间的巨大阴谋发生密切的联系,那么,一部密西西比疯狂浪潮的历史,就一定是其伟大的作者约翰•劳的生平素描。除此之外,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来介绍此人。
对于如何描述约翰•劳,历史学家们意见不一。
有人认为,应将其描述成一个十恶不赦、处心积虑的骗子、阴谋家,有人则认为应将其描述为一个疯子。就这样,根据看法的不同,形成了以上两种不同的流派。在约翰•劳在世的时候,此两派均对其极尽攻击之能事,对其本人和“事迹”大肆渲染。
当时,人们无法忘记的是他的计划给人们造成的不愉快的后果。直到如今,这恶果还让世人感同身受。
不过,针对人们对约翰•劳的指责是否有公正性,后人已经找到了相关的证据,并就此提出了质疑,目的是为了证实约翰•劳并非一个罪大恶极的骗子,也并非丧心病狂的疯子。
实际上,倘若称其欺骗了世人,那么,不如说他也是受骗上当者;倘若称其行为是犯罪,那么,不如说是他人对他本人的犯罪。他对于信用的哲学和真正的原则,其实是相当熟悉和了解的。
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橙子读书小站】(czdsxz),在公众号后台回复475或书名,会自动弹出下载地址,即可一键免费下载电子版学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