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规则游戏》-pdf,txt,mobi,epub电子版书免费下载
为阅读而创,为热爱分享,每天早8点,阅读者的橙C早餐。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橙子读书小站】(czdsxz),首页回复书名或者编号477, 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编辑推荐】
入围2013年“美国北加州图书奖”, 走进《追风筝的人》背后“真实的阿富汗”,洞悉阿富汗辉煌的历史、混乱的当下,共望仍遥不可及的平静未来。
【内容简介】
现代阿富汗的历史就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戏剧,充满了荒唐、惊悚和悲伤。两个多世纪以来,几乎每隔40年,就会有一个大国强行阻断阿富汗的发展,破坏其取得的进步。待强权退出,阿富汗历史才能重新开始。现代阿富汗的历史就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戏剧,充满了荒唐、惊悚和悲伤。两个多世纪以来,几乎每隔40年,就会有一个大国强行阻断阿富汗的发展,破坏其取得的进步。待强权退出,阿富汗历史才能重新开始。
这是一个被自己的恶魔破坏的国家,这是一个被反复争夺和统治的国家。塔米姆·安萨利通过阿富汗人的视角来解读祖国的历史,他驳斥了“帝国坟场”的论断,讲述了长期以来外部世界从未完全了解的阿富汗内部斗争,剖析了现代入侵者屡战屡败的致命原因。在这里,外国的干涉和入侵不是主旋律,它们只是扰乱了阿富汗的发展,阿富汗人有自己的故事,这是与所有入侵完全不同的:高高在上的私权力、根深蒂固的部落文化、走火入魔的激进思想、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塔米姆·安萨利带领我们走进一个“真实的阿富汗”,为我们了解阿富汗这个长期处于国际话语权之外的国家提供了启示性的见解。
【作者简介】
塔米姆·安萨利,历史学家、专栏作家,美国历史上*悠久的旧金山作家工作坊(San Francisco Writers Workshop)的指导人。1948年生于阿富汗,1964年移居美国,拥有阿富汗和美国两国血统,现居旧金山。他长期在《旧金山纪事报》《洛杉矶时报》《沙龙》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和评论,著有《喀布尔以西,纽约以东》《中断的天命》等。
【图书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者言
佳评推荐
中译本序
前言
第一部分 阿富汗的建国
第1章 国父
第2章 艾哈迈德·沙阿的帝国
第3章 隔壁的法兰奇人
第4章 熊与狮之间
第5章 奥克兰的蠢行
第6章 多斯特·穆罕默德的回归
第7章 短暂的黄金岁月
第8章 第二次英阿战争
第二部分 一个国家、两个世界
第9章 铁血时代
第10章 新的开始
第11章 崇尚变革的君王
第12章 王法还是教法?
第13章 王朝分崩离析
第三部分 喀布尔的规则
第14章 风暴之后
第15章 不结盟国家
第16章 不要停滞,要发展
第17章 民主的时代
第18章 左翼兴起
第19章 改弦更张
第20章 苏联入侵
第四部分 旧阿富汗的爆发
第21章 穆贾希丁
第22章 冷战的最后阶段
第23章 从恐怖到混乱
第24章 走出难民营
第25章 塔利班对战穆贾希丁
第26章 “基地”组织
第27章 美国参与其中
第五部分 乱象依旧
第28章 波恩计划
第29章 喀布尔之春
第30章 源源不断的麻烦
第31章 毒品与腐败
第32章 塔利班
第33章 临界点
第34章 增兵阿富汗
第35章 希望之光
大画景
致谢
人物对照表
术语释义
注释
参考文献
原书索引
【媒体评论】
《无规则游戏》是关于阿富汗历史*动人、*有感染力和*富有洞见的作品。作者叙事技巧高超,着眼细节,他通过阿富汗人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这个国家常被世人所忽略的历史,印度河和乌浒河之间这片土地上两个多世纪的种种故事:战争、革命、宫闱斗争,都在书中一一得到呈现。任何关心阿富汗命运的人,都应该好好读一读这本书,它会告诉你阿富汗局势动荡不安的真实原因。
——拉吉夫·钱德拉塞卡兰
《小美国:阿富汗战争中的战争》作者
安萨利讲述了两个多世纪的阿富汗历史,带领我们走过荒僻的草原和残酷无情的戈壁,见识一个充满血性的民族。他驳斥了“帝国坟场”的论断,认为正是雅利安人、蒙古人、希腊人、阿拉伯人等外族的入侵,成就了今日不屈不挠的阿富汗。安萨利认为,现代入侵者之所以屡战屡败,其致命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认识到这片土地上的种种内部矛盾。英国、苏联和美国的干涉,是对阿富汗国家建设的严重干扰,导致这个几乎与美国同时形成的国家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国家建设之路。
——《中东日报》
安萨利擅长用非常随意轻松的笔调论证自己的观点,而这丝毫不破坏叙事的严谨。他深入历史语境和还原文化的能力,令人眼前一亮。几个世纪之前的人、事、物,经他之手变得栩栩如生。读者若对阿富汗或中亚历史抱有兴趣,绝对不可错过本书。
——《出版人周刊》
安萨利将超凡的学识与高超的叙事技巧揉捏一处的能力令人叹服。他出生于阿富汗,尽管16岁时离开了那里,但他从未停止收集阿富汗的故事。他以大师级的文笔将其进行加工,知道何时应该脱离宏大叙述而专注细节,从而勾勒出当地赤贫村民的生活气息。他始终将重点放在阿富汗,间或穿插论述外国势力。作者对于阿富汗领导人人格魅力的描写尤其精彩,他结合与此相关的斗争、外国干涉,生动讲述了一段阿富汗动荡的历史。
——《爱尔兰时报》
本书给人如春风拂面般的阅读体验,作者讲述了几个世纪以来阿富汗动荡的历史,也讲述了这个国家当今的军事纠葛。作为喀布尔本地人,作者对阿富汗有序、自给自足的乡村社会以及陷入困境的游牧部群有着深刻理解.....他生动论述了阿富汗如何应对过去与现在的种种难题,这部分内容有着很高的战略价值。
——《科克斯书评》
关于阿富汗战争的报道令人眼花缭乱,来自旧金山的记者兼作家塔米姆?安萨利认为,人们对于这场战争仍有许多误解。在书中,他重点论述了塑造当今局势的历史事件。
——《圣何塞信使报》
安萨利以叙事大师的超凡自信,从阿富汗人的角度,娓娓讲述阿富汗的发展历程,这是一种微妙而又复杂的历史叙事......作者对于故土的深情与对未来的乐观情绪跃然纸上。
——《书单》
作为阿富汗裔美国人,安萨利是讲述这个故事的不二人选。通过他的锐利笔锋,读者可以了解他那战乱频仍的祖国。随着2014年以来北约部队的逐渐撤出,了解阿富汗已刻不容缓,唯有如此,我们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地理杂志》
绝对是令人信服的阿富汗之声。本书并非罗列外国干涉事件的无聊叙事,而是栩栩如生、富有洞察力的私人记录。
——《新政治家周刊》
《无规则游戏》揭示了阿富汗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立国之初遇到的内部阻力,以及过去两个世纪以来外部豪强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精彩书摘】
过去的200年间,阿富汗先后五次遭遇外敌干涉,好些世界强权与地区强国都曾试图侵略、占领、征服或控制这片土地。每次侵略,都让侵略者付出了沉重代价。奇怪的是,每一次干涉,仿佛都出自同样的原因;每一次外敌来犯,也都延续着一贯的套路——汹汹而来、悻悻而走,似乎都不知道前车之覆乃是后车之鉴。
1839年,英国殖民者第一次侵入阿富汗。初次接触的回忆相当不堪。40多年过后,同样的入侵者,犯下了几乎一模一样的错误。前辈的痛苦教训,后人却一点不曾汲取。又过了40年,英国人第三次踏进同一条河流。60年后,苏联军队也在阿富汗栽了跟头。如今,阿富汗的土地上驻扎着美国及其盟友的军队。故事似乎一直在循环往复。
为什么大家都如此健忘呢?
由此,我想起了一段亲身经历。数年前,我有幸前往哈萨克斯坦宣传自己的作品。拙作内容关乎世界历史,我想通过伊斯兰的视角审视世事的变迁。所到之处,读者提出的问题无一例外都与阿富汗有关——这也难怪,我虽是美国公民,却在阿富汗出生和长大。我在哈萨克斯坦逗留期间,美国军队正在造访我幼时的家园,而且他们陷入了战争的攻坚阶段。此外,哈萨克斯坦的读者朋友对于阿富汗也怀有一份独特的记忆。他们的国家曾是苏联的一部分,20世纪80年代的那场战争,也许我的读者之中不乏亲历者与见证人。
提到阿富汗,读者们总爱问个不停。他们想知道我如何看待美苏两国对阿富汗政局的干涉。这个问题,我曾在美国遭遇过无数次。每一次,我都会给出相同的答案:两次入侵都给阿富汗带去了沉重的灾难。苏联人无法自拔的深渊,如今又困住了美国人。开战之前,美国政府奉行实用主义,轻而易举就找到了干涉的理由;之后,却又受困于政治因素而无法迅速抽身离去。每蹉跎一点时间,美国政府就要付出更多的生命与金钱,而且他们并不知道原因何在。美国能够控制城市,却无法平息那些自以为在扞卫伊斯兰教的人发起的农村叛乱。
我的回答,读者们并不满意。有一位读者反复追问,还觉得我刚才那番话太过粗浅。我没能给出他想要的答案。最后,我不得不向他摊牌:“我觉得,这些问题的答案,您一定早已成竹在胸。您觉得我忽略了什么?”
“您一直在强调两场战争的相同点。”读者有些怨言,“对于差异却避而不谈。”“哦,您觉得两者有何差异呢?不妨指教。”“嗯,您不会不知道,我们当年出兵阿富汗,是受到了对方的邀请。阿富汗国内有难,所以才向邻居求援。那一次,我们不但出动了作战部队,还派遣专家顾问,帮扶阿富汗的进步势力。而贵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则是彻头彻尾的侵略行径。对我来说,这似乎是一个很大的不同。”
当时,我只能摇头叹息。“您刚才的话是认真的吗?您当真觉苏联军队开进阿富汗是为了吊民伐罪?贵国军队当时的任务是要帮助进步力量打击反动派?其实,您的看法倒显示了苏、美之间的又一个共同点。很多美国人说起阿富汗战争,也会像您一样义正词严:阿富汗有难,美国军队千里驰援;美军来到这里不为攻城略地,只为消灭暴政。而且,我们美国人还在不遗余力地帮助阿富汗人生产和生活。”
问答之间,我产生了一点灵感。内外视角的差别,确实能让同一个故事生出不同的观感。从内部看,各支外国势力及其干涉意图实在大同小异。在战火纷飞的乡下,唯有那些反抗势力最能悟出美、苏、英之间的差异所在。
从外部看,阿富汗仿佛从未变迁,它面临的挑战一如从前,依旧崎岖的山脉、蒸腾的沙漠和无尽的草原。这里的人民向来悍勇不驯,还有着虔心宗教、仇视外族的名声。部落,是他们永恒的归宿。头巾、胡须、长袍、弯刀与马匹是部落习气的象征。每一个部落成员都必须拥有这些东西,否则,他就不属于这里。如此严格的会员准入制度,远远早于重金属音乐同好会,比起当代男士必须遵奉的着装守则也要悠久得多。
事实上,阿富汗人有他们自己的故事。历史上,这个国家总是朝着某一目标蜿蜒前行,尽管途中总被外来干预打断。那么,抛开路上的种种蹉跎,阿富汗人的故事还能剩下些什么呢?
“布兹卡谢”(Buzkash)这种马背叨羊游戏,似乎只见于阿富汗及中亚的草原上。游戏中,大家各自骑上马匹,瞄准地上的山羊尸体发起攻击。骑手一旦抓获猎物,就要朝场地两端狂奔;只要马儿跃过端线,他就能够获胜。不过,幸运儿的身旁总会你追我赶地聚起一众人马。大家不停扭打撕扯,只为夺取那件战利品。比赛没有队伍,参与其中的选手都是为了个人荣誉而战。参赛人数也从来没有具体规定。除了端线,场地内外并无明显区分,甚至没有负责掌控全局、研判形势的裁判。这种游戏并无犯规一说,自然也不需要有人维护规则。要想约束选手的行为,只能依靠传统习俗以及乡规民约,而且需要参赛者相互之间形成一种自觉。那些需要明文保护方才愿意上场参赛的人,根本就不会收到竞逐的邀请。
200多年前的阿富汗社会,就好像一场轰轰烈烈的布兹卡谢。而后,阿富汗历史的主题一直围绕着两个问题:这种游戏需不需要一点规则?何种规则最为适合?当然,阿富汗这片土地不仅被用于布兹卡谢,这个地方还成了鲁德亚德·吉卜林(RudyardKipling)口中那场“大博弈”(TheGreatGame)的竞技场。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世界强权纷纷加入。就像所有主权国家之间的博弈一样,这也是一场没有规则的游戏,它本身与阿富汗问题无关,其利益关系是全球性的。阿富汗不幸卷入其中,只是因为它正好位于混战的前沿而已。
两场不相干的游戏在一个场地举行,玩家难免磕磕碰碰,双方的命运也由此交织到了一起。自19世纪早期以来,太多类似的故事曾在这里上演。一场游戏会影响另一场游戏,并使其更为复杂。但是,大国间的博弈绝不能与阿富汗内部的竞逐混为一谈,那样一来,只会让历史的面目混淆不清。
大国干预阿富汗的故事确实引人入胜,不过,阿富汗也有自己的故事。一场干预自有生发起落,不同的侵略者则在来往更替。不过,他们并非阿富汗这个故事的主角,他们只是搅乱了故事的发展。每次外部势力造访,故事都得从头再来,此前的情节发展悉数毁于一旦。同样一个故事,被人屡屡搅局,也难怪那些搅局者总会吞下同样的苦果。
“帝国坟场”一类的论调,笔者不想重复。介入阿富汗事态的大国势力似乎总会一败涂地。这里地形复杂、人民善战,这对征服者而言确实是特殊的挑战。如此想法看似智慧超然,实则大错特错。历史上,阿富汗沦于外敌铁蹄之下的情况实在不知凡几。3000—4000年前,雅利安人(Aryans)便征服了这片土地。因此,这里才会被人叫作“雅利安人的国家”(Ariana)。后来,“雅利安人的国家”被纳入波斯帝国的版图。阿富汗人以波斯语(阿富汗官方称之为达里语,近90%的阿富汗人将达里语作为第二语言)为通用语言,正是出于这层关系。后来,希腊人又成了这里的征服者,他们建立的希腊王国延续了200多年。时至今日,在阿富汗的一些地方,偶尔还能见到金发碧眼的希腊征服者后裔。佛教徒也一度成为这里的主宰,独一无二的希腊式佛教艺术由此在阿富汗起源并走向繁荣。如今,99%的阿富汗人都信仰伊斯兰教。显然,这是阿拉伯人征服阿富汗留下的一项遗产。突厥人更是隔三岔五就会吞并此地。横扫而过的蒙古大军,把阿富汗化为了一片鬼域。阿富汗是“帝国坟场”,但不是蒙古帝国的坟场。15世纪,喀布尔还曾沦为一名突厥军阀的领地。此人后来南下印度,开创了莫卧儿帝国。种种事例表明,阿富汗这片土地并非不可征服,只是所有成功的征服者现在
都被称为“阿富汗人”。
早期的征服活动塑造了现在的阿富汗。本书讲述的是阿富汗最近200余年的故事。其间,西方强权想要主宰这个国家,阿富汗人先后五次(次数取决于读者对“战争”的概念)与之交战。阿富汗的故事与大国干涉的故事交相勾连,仿佛同一个故事的两条叙事线。它们互不隶属,却又相互影响。唯有站在世界的高度,才能解释阿富汗为何屡遭侵略,而侵略者却无法遂愿,其原因可能就在这个国家的内部。
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橙子读书小站】(czdsxz),在公众号后台回复477或书名,会自动弹出下载地址,即可一键免费下载电子版学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