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真相》-pdf,txt,mobi,epub电子版书免费下载
为阅读而创,为热爱分享,每天早8点,阅读者的橙C早餐。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橙子读书小站】(czdsxz),首页回复书名或者编号640, 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编辑推荐】
长期从事苏联各有关领域研究的资深学者,全面深刻对苏联问题的权威解读,新档案资料的解密,对苏联模式进行了更客观的评析。书中力图回答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是如何发展变化的?斯大林是怎样控制意识形态的?斯大林模式是怎样形成的?斯大林是如何破坏党内民主的?斯大林最后同意打朝鲜战争的原因是什么?中苏关系破裂原因何在?赫鲁晓夫下台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勃列日涅夫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缘何停滞不前?勃列日涅夫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持不同政见者”?戈尔巴乔夫缘何提出要进行根本性改革?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究竟是何种制度性因素导致苏共垮台?苏联最高权力是怎样交接的?苏联共产党是个什么样的党?我们应该从苏联剧变中吸取什么教训?……
【内容简介】
《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苏联模式进行了客观的评析,指出它在苏联建国初期曾起过重要的作用,但后来由于思想僵化,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态度,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根据客观变化了的情况进行适时的改革,使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成为妨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在分析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这一重要问题时,以邓小平“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一理论观点为指导,明确指出,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及体现这一模式的体制问题,并进一步指出,党的问题也只有从制度中去考察才能把握问题的本质,因为党的问题本身就是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认为,以制度与体现制度的体制作为分析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这就抓住了问题的实质。
【作者简介】
本书的作者绝大多数是长期从事苏联有关领域研究的资深学者。
【图书目录】
总目录
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上)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编 十月革命与列宁时期
1.1917年革命前的俄国是什么样的国家?
2.十月革命前俄国经济有何特点?
3.列宁为什么说俄国苦于资本主义不足?
4.二月革命真相如何?
5.布尔什维克党是怎样夺得政权的?
6.十月武装起义是怎样进行的?
7.布尔什维克党为什么能够取得和巩固政权?
8.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9.什么是军事共产主义,其后果如何?
10.新经济政策及其意义和教训是什么?
11.新经济政策为什么夭折了?
12.列宁是怎样认识与发展党内民主思想的?
13.列宁“政治遗嘱”产生了怎样的风波?
14.谁是保存列宁遗体的始作俑者?
第二编 斯大林时期
15.斯大林是怎样一步一步登上最高领导岗位的?
16.如何评价斯大林推行的工业化政策?
17.如何看待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及其后果?
18.如何认识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大清洗”运动?
19.20世纪30年代乌克兰大饥荒的原因是什么?
20.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缘何进行对庸俗社会学的批判?
21.斯大林是怎样控制意识形态的?
22.斯大林模式是怎样形成的?
23.“苏联模式”是“可疑”的“假命题”吗?
24.中国领导人是如何看待斯大林模式的?
25.《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26.布哈林及其理论的真相如何?
27.托洛茨基何许人也?
28.斯大林的“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是列宁主义的著名原理吗?
29.斯大林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实质及其危害是什么?
30.斯大林是如何破坏党内民主的?
31.如何评价斯大林与希特勒签署的条约与协定?
32.如何评价斯大林的“东方战线”?
33.如何全面正确评价斯大林在二战中的作用?
34.为什么说了解战后斯大林的政治“清洗”是认识赫鲁晓夫“解冻”的钥匙?
35.斯大林战后缘何不思改革?
36.外蒙古是怎样从中国分离出去的?
37.斯大林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有哪些误区?
38.冷战与斯大林有何关系?
39.斯大林模式移植到东欧的后果是什么?
40.如何评价斯大林在新中国建立和巩固中所起的作用?
41.斯大林最后同意打朝鲜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42.缘何必须突破对斯大林的“两个凡是”?
43.俄罗斯在重新评价和肯定斯大林吗?
注释
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中)
第三编 赫鲁晓夫时期
44.如何解析赫鲁晓夫的“解冻”?
45.“贝利亚事件”真相如何?
46.如何评价赫鲁晓夫反对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秘密报告》?
47.能说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是“忘恩负义”吗?
48.如何解析赫鲁晓夫提出的“三和路线”?
49.如何看待赫鲁晓夫提出的全民国家和全民党问题?
50.中苏关系破裂原因何在?
51.赫鲁晓夫上台后缘何首先抓农业改革?
52.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53.赫鲁晓夫下台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54.如何看待苏联和东欧国家去斯大林模式的改革?
第四编 勃列日涅夫时期
55.如何在苏联历史上给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定位?
56.勃列日涅夫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缘何停滞不前?
57.为什么说苏斯洛夫是“灰衣主教”?
58.勃列日涅夫时期对第三世界扩张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59.勃列日涅夫为什么大搞军备竞赛?
60.勃列日涅夫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持不同政见者”?
61.勃列日涅夫是如何扼杀“布拉格之春”的?
62.苏联入侵阿富汗造成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第五编 戈尔巴乔夫时期
63.戈尔巴乔夫缘何要对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
64.戈尔巴乔夫是怎样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
65.戈尔巴乔夫时期对外经济体制进行了哪些改革?
66.戈尔巴乔夫是怎样当上最高领导人的?
67.戈尔巴乔夫缘何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68.所谓戈尔巴乔夫在土耳其美国大学讲话的真相如何?
69.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对外政策的新思维?
70.戈尔巴乔夫在中苏关系正常化中起了什么作用?
71.戈尔巴乔夫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的立场是如何变化的?
72.“8·19”事变的前因后果如何?
73.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在联盟解体中起了什么作用?
74.苏联人为何“不珍惜”苏联?
75.如何认识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与苏联剧变的关系?
76.邓小平是如何看待和应对苏东剧变的?
注释
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下)
第六编 苏联剧变的原因与教训
77.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78.究竟是何种制度性因素导致苏共垮台?
79.为什么评价苏联历史要坚持正确的观点和方法?
80.为什么说“文化统制主义”是苏联剧变的原因之一?
81.苏联在文化建设中有哪些经验教训?
82.对外扩张与苏联剧变是什么关系?
83.民族问题对苏联解体起了什么作用?
84.如何评价苏联经济建设成效问题?
85.法制建设的缺失与苏联剧变是什么关系?
86.苏联特权阶层形成的原因及对苏联剧变的影响是什么?
87.东欧剧变与苏联历来的东欧政策是什么关系?
88.苏联所有制理论在改革过程中有何变化?
89.苏联商品经济理论在改革过程中有何变化?
90.为什么说中国改革开放是对苏联模式的突破?
91.邓小平对中苏大论战的看法给我们提供什么启示?
92.为什么不能从苏联剧变中得出不能搞政治体制改革的结论?
93.科学发展观与苏联模式的发展观和发展战略有何异同?
94.苏联最高权力是怎样交接的?
95.苏共执政合法性是如何丧失的?
96.苏联共产党是个什么样的党?
97.苏联领导人的收入是多少?
98.苏共党内实行怎样的监督机制?
99.历史教科书问题如何纠缠俄罗斯?
100.《莫洛托夫访谈录》说明了什么问题?
101.我们应该从苏联剧变中吸取什么教训?
苏联大事记
本书作者简介
注释
【前言试读】
序一
由于工作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一直十分关注苏联问题。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后,我国国内的学者撰写了不少论著,对苏联70年的历史、它的兴衰、中苏关系与最后解体原因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许多看法,应该说,取得了不少进展。我对研究这些问题也有浓厚的兴趣。特别要指出的是,对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苏联模式及其历史作用,更是人们热烈讨论的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的继续探索,研究苏联问题,总结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在此背景下,由陆南泉等组织撰写的《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一书,将会引起人们的兴趣。
纵观全书内容,我认为,本书的重要意义首先是有利于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明大道。党的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与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从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政策与发展道路来看,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又具有十分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一发展模式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什么是中国特色,我认为,正如书中提出的,首先是不要苏联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突破,这已被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所证明。
本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苏联模式进行了客观的评析,指出它在苏联建国初期曾起过重要的作用,但后来由于思想僵化,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态度,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根据客观变化了的情况进行适时的改革,使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成为妨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书在分析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这一重要问题时,以邓小平“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一理论观点为指导,明确指出,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及体现这一模式的体制问题,并进一步指出,党的问题也只有从制度中去考察才能把握问题的本质,因为党的问题本身就是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认为,从制度与体现制度的体制作为分析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这就抓住了问题的实质。
本书还用了较多的篇幅研究斯大林之后各个时期改革取得的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最后失败的原因。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虽取得一些进展,理论上亦有所进步,但并没有改变行政指令为基本特点的计划经济体制,只是用地方的行政指令代替中央的行政指令。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头几年还坚持推行改革,后来就停滞不前,1971年苏共二十四大后连“改革”一词也不准用了,只能用“完善”一词。所以,改革的停滞,导致苏联社会经济的停滞。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一方面他看到对体制进行根本改革的紧迫性,着手进行重大的改革,另一方面改革又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后来又失去了控制,最后迷失了方向,改革的失败,加速了苏联剧变的进程。从本书对这三个时期的概括性分析可以看到,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必须进行改革,不改革,确实像小平同志讲的只能是死路一条。但同时,改革又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要与时代发展的潮流、日益全球化的经济浪潮和本国的实际相适应。
本书的写作形式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把大量的人们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集中起来(其中不少问题是过去与现在、国内与国外存在不同看法的问题),以问题解答的方式加以论述,这便于广大读者十分方便地找到自己关心的或长期迷惑不解的问题的答案。
特别要指出的是,参加本书撰稿的作者,绝大多数是长期乃至一辈子从事苏联问题研究的学者。他们十分熟悉苏联的情况,手头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学风严谨,这保证了本书的学术水平。我深信,本书值得重视与阅读,读它可以引起我们对苏联很多问题的重新思考,给人以启发,这对于推动我国研究苏联问题的进一步深入是大有益处的。有鉴于此,我也就欣然提笔,写些想法,作为本书之序,亦是权作向读者作一推荐。
(阎明复同志曾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翻译组组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政部副部长、中华慈善总会会长,现任中华慈善总会荣誉会长。)
【精彩书摘】
2.十月革命前俄国经济有何特点?
陆南泉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其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比欧美先进国家晚得多。如果与资产阶级革命最早的英国相比大约要晚200年。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宣布废除农奴制后,资本主义开始有了较快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经过一段高速增长期后,俄国才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优势地位的国家。在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要比欧美国家在短得多的时间里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但总的来说,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要比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落后得多,并有其自身的一些明显的特点。
废除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农奴制
长期以来,由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封建农奴制的严重制约,要比欧美资本主义兴起的进程与发展程度有很大差距。因此,农奴制成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绊脚石。农奴制是一种强迫劳动,其劳动生产率很低,阻碍了技术进步,同时也阻碍了劳动市场的形成。这样,使俄国工业革命与农奴制发生严重冲突。另外,长期实行农奴制,地主对农民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剥削日益加强,俄国农村中的矛盾十分尖锐。为了争取人身解放,以及为争取获得作为小农经济生产者独立经营地位的必要条件的土地,农民频繁地进行了反对地主的起义。在农奴制手工工场中,也爆发了农奴的反抗运动。
在上述情况下,俄国沙皇一般是通过两种途径来缓解矛盾,达到挽救封建王朝的目的:一是用加紧对外扩张、掠夺新的领土和市场的办法,来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19世纪上半叶,俄国先后通过侵略战争,夺取了芬兰、比萨拉比亚和高加索;在中国东北强行割占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但侵略战争并没有达到解决国内日益尖锐的矛盾和挽救农奴制。1854年3月,英法等国向俄国宣战,沙皇政府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迫使沙俄交出对黑海及沿海地区的控制权。沙俄的战败,清楚地表明:第一,由于沙俄向东北扩张的势头遭到严重挫折,从而失去了主导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也反映了沙俄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存在巨大差距;第二,战争失败进一步暴露了农奴制度的腐朽,对此列宁指出:“克里木战争表明了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由于人民付出了极大的牺牲,生活更加恶化,因而,战争不仅没有缓解农奴制的危机,反而使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达到了极其尖锐的程度。据沙皇政府第三厅的记录,1858年发生了86次骚动,1859年为90次。在1861年到1863年,俄国就发生了两千多起农民骚动,其中1861年就达1176次。在第一种办法挽救不了农奴制的条件下,沙俄不得不采取“自上而下”改革的办法,在经过一段时间准备后,于1861年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宣布农奴的人身解放,规定了农民赎买土地的有关办法。法令的具体内容是:有关农奴的人身解放方面,法令宣布废除地主出卖农民或交换农奴和任意惩罚农民的权利;农民有自由处理自身财产的权利;农民可以自由经营工商业,可以订立契约和拥有动产与不动产。有关处理封建社会核心问题的土地所有制方面,法令规定在交纳高额赎金的条件下,给农民以份地,归其长期使用。俄国农民用高价赎取的土地,在大部分地区是由村社共同占有,分给农民使用。这里要指出的是,农民在获得份地的同时,必须承担劳役租、代役租与履行为贵族地主服务的义务,这些都由地主制定的契约加以规定,并由地主加以监督执行。这次农民改革的法令,只涉及地主农奴。1863年和1866年此法令的一些基本原则又推行到100余万采邑农奴与950万国家农奴中去。之后,又在非俄罗斯民族地区进行农民改革。
1861年的农民改革法令,虽然使2000多万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但并没有动摇贵族地主对土地的占有权与支配权。就是说,作为确保封建社会地主统治与剥削农民的基础——土地所有制,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861年的法令明文规定:“地主保留所属全部土地的所有权。”就是说,在进行农民改革时,首先不仅保持了地主原来的土地,并以“割地”形式夺取了农民20%以上土地,有些地区,甚至高达40%,其次,在划归农民耕种时要确保地主首先占有足够数量的优质土地,并还可以随时收回农民的份地,就连农民赎买的份地,地主也同样有权赎回。
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橙子读书小站】(czdsxz),在公众号后台回复640或书名,会自动弹出下载地址,即可一键免费下载电子版学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