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读书笔记 > 正文内容

0001古典《跃迁》读后感(读书笔记)

橙子读书小站4年前 (2020-07-03)读后感-读书笔记1005

mmexport1581601080686.jpg


为阅读而创,为热爱分享,每天早8点,阅读者的橙C早餐。请关注公众号:橙子读书小站,关注可阅读更多书籍读后感。


如果要给《跃迁》这本书一个定位,我的答案是:给阅读者的一次思维升级大餐。    


它的目标读者,准确地说,应当是那些意识到自己处在重复的恶性循环中但却一直无法脱身的人。这部分人有上进心,所以他们可以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境地并不乐观。他们愿意付出努力,但是很多时候却无法得到恰当的回报,这导致了他们开始怀疑自己做事的方法。他们如饥似渴地去寻找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方法,但试了这个,没用,试了那个,还是没用。他们活在努力与焦虑之中,惶惶不得终日。这本书的副标题叫”成为高手的技术“,如果你希望看完这本书就知道如何成为一个高手,那你可能会大失所望。但如果把它作为一本成为高手路上的启蒙书还是不错的,毕竟里面讲了心法,也讲了一些方法,在没有形成自我学习的方法论时,参考一下他人的智慧结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接下来我会按照我的逻辑框架将书中的主要内容进行复述:当今这个时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我们需要如何扭转原先的观念? 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反应?复述过程中会结合我自己的经历与想法。如果各位看完觉得有点儿意思,不妨再去买一本原书来读读,或许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和发现。    


1.当今这个时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信息变多,思考变浅;机会变多,竞争跨界;随时干扰,永远在线。上面这句话任何人都能看懂且深有体会。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我们不停地在接收信息,被动的,主动的都有。我们开始害怕停止接收信息,我们揣着智能手机,不停地浏览新的内容,这瓜分了我们思考的时间。    在这个时代,你很难做到专注。你可能会被一个新的信息打断,你的注意力随时可能受到其他事物的干扰。而你在不专注的时候,很难让你的效率达到100%,因为你的一部分精力被用在了抉择到底去关注哪一件事上。    这是一个机会更多,概率更小的世界。   信息多了,你的机会自然就多了,这个逻辑成立。但是机会多了,不代表你成功的概率就大了。相反的,由于你没有发挥你所接收信息的作用,你可能会被那些与你接收到同样信息量的人所击败。他们想明白了一个你不愿意去想的问题,做成了一些事,把你甩在了身后。    这个时代,聪明人太多了。   


 2.我们需要如何扭转原先的观念?   作者用了一章来回答这个问题,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咱们在着手做一件事之前,要花时间从宏观的角度去审视这个事情,要先制定战略;同时要专注,要耐得住时间的考验。    好战略就是达成投入和产出的非线性   书中说道,如果你有一个好的战略,那么你在执行过程中所获得的收益可能会超乎你的想象。    幂律分布的特征是高度不平均且分形,这意味着每件事都要找到杠杆点。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做事要用巧劲,先找到方法,办事效率自然就高了。    抢占头部,持续迭代。   书中提到,在决定去深入一个领域前,要综合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你个人的优势,一方面是你所进入领域的价值。当你以一个高优势的状态进入一个高价值的领域时,你就算是占头部了,此时你要不断地让自己变得更好,即迭代。    接着,作者在本章中抛出了本书中最为核心的观点,准备接好。    


作者认为,跃迁分为三级,分别是:认知跃迁、能力跃迁、能级跃迁。    认知跃迁:持续的学习、阅读中,突然有一天一个概念击中你,你打开了一个一个全新的视野,过去困扰你的一切突然清清楚楚,顿悟。  能力跃迁:你按照所领悟的方法持续地积累、练习、见人、蓄势,却长久没有什么变化。有时候,你都快要放弃了,但是突然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上升了一个台阶。  能级跃迁:之后,你正确地做出了几个选择、换了几个平台,身价、能力和水平会突然上升一个层次,看问题、做事情有完全不同的力道。   作者说的这三种跃迁,看似简单,但是在每一次跃迁时都需要付出巨大的痛苦。这种痛苦是选择所带来的。这就好比你去挖金矿,你挖了一个坑,里面没金子,这时候你是换一个地方挖,还是继续往下挖呢?执行本不痛苦,但是往往在这种抉择时刻,却要承担巨大的痛苦。跃迁的层级越高,承受的痛苦越大越多,这是成正比的。    我身边有些朋友在毕业后的几年里连换了好几个行业,他们希望找到有发展前景又是自己真心喜欢的行业,在这个行业呆了一段时间,发现与自己想的不太一样,就开始犹豫要不要转行。接着转行了,开始努力学习,学着学着又出现之前的问题。于是再转行,再出现问题。这是年轻人普遍的问题。当然他们终有一天会意识到积累的重要性,最终他们会沉下心来扎进一个行业,无论这个行业好坏,自己感兴趣与否,他们都会下定决心干上它十年八年。那时候他们的跃迁之旅应该算是启程了吧。    持续迭代,系统性进步,不求妙手,不得贪胜。   书中举到了李昌镐的例子。李昌镐是围棋大师,他的厉害不是因为每每会有神来之笔,而是因为他很耐心,每一步走得都很踏实,最终抓住对手的失误将其击败。这个难度有点大,如果能做到,一定是内心力量极其强大的人。    注重无限成长,而不是有限成功。   这句话对我非常有指导意义。我是一个目标导向的人,在做事情时得失心很重。做事情时总是会将其最终成功与否来作为判定事物价值的唯一标准。这就导致我在看不到未来的时候总会很煎熬。而我的一个朋友,在这一点上就贯彻了“注重无限成长”这一点。    我这个朋友在一家正在走下坡路且官僚体系非常严重的上市公司工作。在我看来,他的未来是悲惨的,因为这样的企业未来似乎不太明朗,而就算是未来明朗,作为一个基层员工,他无法在这样的环境里爬到公司上层。我劝他早早离职算了。    可他不那么认为。他认为当前这份工作恰恰是他应该珍惜的。因为他在这个平台上能对接到相当多的资源,而这些资源都是他未来职业生涯的财富。他当然知道公司的未来不容乐观,但他并不期望和公司一同繁荣富贵,他希望在这个时期多积累人脉与资源,到时候跳出去了,自己也算得上是个腕儿。    我对职场无限成长的启蒙认识正是来源于我这位朋友。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长着呢,不要太过于追求短期的结果,要把眼光放远,放得很远很远。    


3.我们应当如何付出行动?   我的理解是:系统地看待问题、高效地学习、提升内在修炼。    

3.1系统地看待问题    

系统这个东西实在是太有意思了。本书中对系统有一个粗略地描绘,但着实激发了我对系统的兴趣,我打算接下来要好好研究一下这个东西。    系统是高手看世界的方式,系统由元素、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功能三部分构成。系统里关系比元素更重要。   这是我们需要记住的关于系统最重要的信息。从这个信息中,将衍生系统性思考问题的一些方法。一个人思考问题,无非两个方向:看远和看透。看远是指尽力看到事物的发展脉络,看透则是指尽力看到事物背后的规律。    从时间的维度看到事物发展的脉络,找到过去和现在的关系,那叫“回路”。从空间维度理解事情背后的真正规律,那叫“层级”。在我的认识中,思考的核心在于:要整合自己掌握的信息,不急着想解决办法,要试图先找到规律。当你在脑海里形成一张蓝图时,再去试图构思解决方案。而不是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就去尝试单点突破,那样形成的解决方案往往是顾此失彼的。    书中还提到一个叫“控制点”的工具。当你遇到的问题足够复杂时,你可以尝试用“控制点”来辅助你解决。“控制点”解决问题的逻辑就是,将从当前现状到目的终点的路径进行尽可能细的拆解,然后在每两个环节之间放置“控制点”,注意,控制点必须是高度可控的,它会有一个最终完成的衡量标准,你必须知道如何达到这个标准并努力去达成它。    打个比方,我们在健身的时候就会给自己设定控制点。从一个瘦骨嶙峋的IT男变成一个海报上的肌肉男看起来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如果你不给自己设定控制点,是很容易放弃的。现在,你先将任务进行拆解,把变成肌肉男这一条线拆分成数条线:胸变大,肩变宽,背变厚,臀变翘。然后你在每一条线里设定不同的控制点,将不同的维度数值作为阶段性目标。接着你开始一点一点地锻炼,每几天你都能达到一个目标,有时候你会遇到瓶颈,但你预先知道要突破这个瓶颈需要成倍的努力,有了心理准备之后多少会好一些。一年后,IT男坚持了下来变成了肌肉男。每天付出一点努力,最终变成了一个励志故事。    当然,健身这个事情如果要真出成绩,除了努力,你还要方法正确。而无论做什么事情,正确的方法必然是因人而异的。别人考上了好大学,你去取经,他和你说无非就是多做题。于是你回到家就开始没日没夜的做题,你期望通过复制他的方法来复制他的成功,但是最后却失败了。这很正常,因为做题这个行为并不是考上好大学的本质原因,它只是让你显得你在努力罢了。我们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低效率努力,我们只是觉得这么做“理应有用”,于是就做了。这种行为叫做“第一序改变”,它只是改变了我们的状态,它只是会让我们在现阶段变得不一样,就好像你颓废了很久之后,即便你所做的是低效率努力,你依旧会觉得未来充满了希望。    但在不断的低效率努力后,你发现你并没有变成你原先设想的样子。你做了很多题,可依旧没有考上好大学;你读了很多书,可依旧没有变的博学。你付出了很多努力,可你依旧没有改变现状。如果你理解了第一序改变,你自然能理解这些现象。因为这些事情的期望结果与行为并没有直接关联。    


3.2高效学习

高效学习的本质是摈弃低效率努力,了解系统,了解原理。 学习这件事,目的是为了将自己原先不掌握的变成自己所掌握的,从而能够让自己有所提升。所以掌握是最重要的。 我小时候总喜欢做题,做了无数的习题,可考试成绩依旧不理想。我有一个同学,他很少做题,但是成绩却很好。我发现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总爱问“为什么”,而且喜欢连着问。如果他遇到一个问题,他会问很多的“为什么”,直到得到他满意的答案为止。    我当时知道这是好奇心在驱使他发问,觉得这些小孩真是烦人。可后来我才明白,好奇心这个特质实在是太重要了,它让人产生了一种“不解决这个问题就誓不罢休”的心理,从而通过一连串的问题来找到问题的本质。我小时候做题,总是浮于表面地觉得知道答案就可以了,可题目的价值并不在于答案,而在于原理。我的这个同学正是通过一次次发问,逐步去逼近问题的核心。当然,如果觉得光会提问就完事大吉的人可就错了。好奇心强的人除了会提问,还懂得该如何提问。他们的问题是在几番思考之后才抛出来的,并非想都不想地问出类似“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这样空泛无边际的问题。他们的问题往往准备清晰,目标充分。他们会把一切假设都限定死,让这个问题变得具体可回答。如果你的回答就是他们想要的信息,他们会感谢你。如果你的回答还有值得深挖的价值,他们会接着问你几个“为什么”,直到他们拿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为止。    如果你可以透视到这些人的脑袋里,你或许会发现这帮人的脑子里有一棵问题树,每一个问题后面都跟着一个答案,而答案后面又像树枝一样发散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最终它变得比庞大,变成了一块知识的版图。 所以你会发现好奇心与会提问是多么的重要。书中提到了5个思考问题的绝佳角度,这些都是思考问题极好的范式。5个思考问题的绝佳角度 证据: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  视角:如果站在其他人的视角看这个问题,会怎么样?如果再换一个视角呢?  联系:他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和模式?我们是否在以前见过这样的模式?  猜想:如果它与众不同,那会是怎么样的?  相关:它为什么重要?如果你没有提问的习惯,可以尝试着迫使自己去以问题的方式来驱动学习,效果会超乎你的想象。    


书中提到了一个知识IPO的概念:“以提出问题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整合,用输出倒闭输入产品化”。意思就是以提问开始学习,过程中将问题一一攻克,最后不仅要让你明白,还可以尝试着你明白的东西输出一篇文章,让别人能快速地明白。有人曾说过,自己会不难,把别人教会才叫难。如果把别人也给教会了,说明你是真弄懂了。 要区分一二三四手知识,站在知识源头,极其功利地读书。   读书是大多数人学习知识的一种途径。其实读书的门道很多,同样两个人读一本书,其阅读速度和所吸收的养分都是不同的。读书技巧类的东西可以参读一本叫《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书。关于读书,作者在本书中提出了三个观点:极其功利地少读书;极其功利地配置资源;不从第一页开始读。    “极其功利地读书”指的是带着问题和目的去读书。很多人把读书作为一种消遣方式,觉得读书不应该带有太强的目的性。但在我看来读书这件事比一般的消遣方式要耗费更多的精力,这是一件非常正式的事情。所以我在读一本书之前会有一个明确的目的,随后我会根据简介和书评从众多同类型的候选书目中挑出一本书来阅读。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是读一本小说,就没必要整那么麻烦了。“极其功利地配置资源”指的是将不同类型的阅读进行区分,在不同的时间段读不同的书,将碎片化时间也利用起来。我一般会同时读两本书,一本是专业知识类的,一本是小说或者传记。专业知识类的书需要在成块的时间内阅读,这样便于阅读的同时能够进行梳理,我一般会放在早起之后的一个小时内进行阅读。小说或者传记类的书我一般得空了,就会掏出来读上两页,这类书即便是在阅读过程中被打断,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不从第一页开始读”指的就是其字面所表述的意思,不要按照顺序去读书,根据你的目的从目录里检索你可能想要的信息,然后再去相应的章节寻找你想要的信息。  


打磨自己的一块知识晶体,然后和他人交换知识,联机获取他人大脑里的最新知识。 作者创造了一个“知识晶体”的概念,将知识具象化了。他将成体系的只是比喻成一件物品,并认为一个人可以从另一个人处获得这件物品。我认为从别人那儿获取知识是不难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吸收它并为自己所用。 作者在得到上有一个专栏。得到是一款知识型的移动端App,有很多各行业的大咖在这个平台上开课。课程通常是围绕一个主题,分几节课将这位大咖所梳理的知识体系灌输给你。一个课程的价格一般是199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下一个得到看看,至于能不能从中收获到所谓的他人的知识晶体就因人而异了。 我没有参加过上面的课程,但是这些课程依旧给了我一个启发:我是不是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去做那么一个专栏?假设我要做那么一个专栏,那么我就需要先有一个主题,接着我要围绕这个主题形成属于我的知识架构,最终将这些分支用干货来填满,这些干货不一定非得是我已有的,我可以有目的地去寻找他人的干货,然后塞到我的体系里。这样我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知识晶体。    所以学习里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输出,它可以真正检验你是否将你所接收的知识纳为己用并灵活运用。   


 3.3.提升内在修炼    

现代高手的7个心智关键词:开放、专注、迟钝、有趣、简单、善良、可激怒   内在修炼即处事的心法。心法的表述历来是简单的,它不会指导你如何去实操,它只是告诉你一些词汇或短句,让你长久地放在心间,遇到事了就念叨两句。你没法一下子就做到,这还要结合你的人生经历。你因为精力分散而失败了,静下来的时候就对自己默念“要专注、要专注”,也许你下次还会吃不专注的亏,但你吃亏吃多了,早晚可以长记性。都说高手只是比别人少犯错,吃过一次的亏不吃第二次,见别人吃了亏自己也要长记性。    书中还提到了“开放而专注九律”和“迟钝而有趣七律”,虽然字不多,却值得一读。其中提到了一些人们所惯犯的错误,每个人都可以以此来衡量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开放而专注九律 

1.见得人好,经常随喜赞叹。  

2.找到自己领域的知识源头,并分享。  

3.不随便崇拜谁。一旦崇拜,以他为顶,你的系统就又封闭了。  

4.不再认为自己看不懂、不喜欢的东西就是傻的。  

5.小心那些“一切都解释得通”的上帝视角感理论。 

6.对水平没有你高的人宽容,因为你也没有掌握真理。  

7.留出10%~30%的时间给自己不懂也不太会接触的领域。  

8.站在更高角度,发现和专注于自己的独特之处。  

9.专注于自己的人生大问题。    


迟钝而有趣七律 

1.对不重要的事漠不关心。  

2.忍住第一反应,等待第二反应。  

3.不追热点,等要点浮现。  

4.寻找整体最优解,站在长周期做判断。  

5.多元,定期做一些不靠谱、有趣无用的事。 

6.成功是小概率事件,找到自己的无限游戏。  

7.放下焦虑,不要放下好奇心。    

总结 该书是我近期阅读过程中对我在思维认知方面产生较大影响的一本书。

扫描二维码至手机访问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橙子读书小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ingjinds.com/post/5.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0002《财务自由之路》读后感(读书笔记)

0002《财务自由之路》读后感(读书笔记)

为阅读而创,为热爱分享,每天早8点,阅读者的橙C早餐。请关注公众号:橙子读书小站,免费下载更多精选电子书。《财务自由之路》,副标题非常夺人眼球,7年内赚到你的第一个1000万,作为一个刚刚解决温饱的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