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子的心愿》-pdf,txt,mobi,epub电子版书免费下载
为阅读而创,为热爱分享,每天早8点,阅读者的橙C早餐。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橙子读书小站】(czdsxz),首页回复书名或者编号547, 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编辑推荐】
★吃喝拉撒那点事儿,居然让全世界的读者看得放不下。
★这书有毒有雷有屎尿屁,胆小者慎入!!
★前方高能预警!再说一次,这不是演习,正在进食的各位请小心!!!
为什么吃进去的食物千奇百怪,拉出来的物体却千篇一律?
金黄、暗绿、浅棕、深褐,羊粪蛋、香肠、牙膏、蛋花汤,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粑粑到底在向我们传递什么健康信息?
★肠子并不是一个只会放屁和排泄的管道。
肠道组成了人体三分之二的免疫系统,肠道受损,整个免疫系统都会处于崩溃边缘。
肠子有自己独立的“大脑”,即使“脑残”,腹脑也能继续控制整个内脏系统的运作。
所有器官都需要消耗能量,只有到了小肠那里我们才能挣一些能量回来,正是小肠让“逛吃逛吃”的人生变得如此有意义。
肠道健康了,不吃药病也好了,皮肤变光滑了,身材更有线条了,这都是肠道默默为我们做的好事。
★想到还有肠子这样不求回报地深爱着我们,是不是感觉人生也变得更美好了呢?
★肠子决定脑子?新增3万字,讲透肠道和大脑的神秘关联。抑郁、焦虑、强迫、自闭……可能是你的肠子出了问题!
【内容简介】
《肠子的小心思》是德国图书界的黑马,口嫌体正直的德国人,一面对粑粑说着“不要不要”,一面看得好污好欢乐。
原来,德国人觉得理所当然的马桶竟是痔疮的罪魁祸首;如此现代化的今天,蹲坑这种看似原始的行为竟然还在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地区保留着,而且这才是大便的正确解锁方式;跟肠子相关的事,不仅有趣,还密切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状况,一个感觉不好的肠道会让我们感到沮丧,而一个健康的、营养良好的肠道会大大地改善我们的情绪……
谁能想到这些奇葩欢乐的内容,竟是一位软萌妹子所写,还一举俘获36个国家和地区读者的心。
让我们跟着这本新鲜出炉带着屎味的书,一起开启神奇的消化道之旅吧。
【作者简介】
【德】朱莉娅·恩德斯(Giulia Enders)
一位明明可以靠颜值但偏偏要靠才华征服读者的德国妹子,法兰克福微生物研究院医学博士,两次获得Wilhelm UndelseHeraeus Foundation基金的支持。2012年,她的演讲《肠子的小心思》在弗莱堡科学脱口秀中获得一等奖,并在YouTube视频网站上被广为传播。在演讲基础上完善的新书《肠子的小心思》,一举打破德国健康科普类图书销量纪录,成为年度zui受欢迎图书,版权销售至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畅销书。
【德】吉尔·恩德斯(Jill Enders)
《肠子的小心思》一书雷萌雷萌的插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独树一帜的画风,让各国设计师在设计封面时都欲罢不能。插画师吉尔是作者的妹妹,她同时也是平面设计师,致力于传播科学,作品曾获得海因里希赫兹协会奖学金。2013年,她成立了一个设计师和科学家的协作网络。
钱为
80后女生,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食品化学系硕士,2003年起居住德国至今,目前在一家国际保健品公司担任欧盟食品法规顾问。“自来水”一词诞生之前,她就用亲身实践证明了“内容过硬”对一本书的重要性:联系德国出版社建议对方将本书推广至中国,得知版权已出售后,联系国内出版社,毛遂自荐翻译本书,让出版社三易译者之后,终神还原了原书的精彩。
【图书目录】
PART1 迷人的肠子 / 001
排便便的奥秘 / 004
你坐在马桶上的姿势很可能不正确 / 008
通往消化道的入口也很神奇 / 013
唾液腺:抗菌、镇痛、助消化的全才 / 013
扁桃体:对我好点儿就不切掉你 / 017
肠胃系统越靠近越美丽 / 024
“鼓鼓囊囊”的食道 / 025
斜挂着的胃囊 / 026
蜿蜒曲折的小肠 / 028
多余的盲肠和肥嘟嘟的大肠 / 034
肠子需要什么样的食物? / 040
碳水化合物:容易被消化,肠子说“我要!我要!” / 040
脂肪:让我们慢慢把你“米西米西”掉 / 042
氨基酸:我们是小肠的真爱 / 048
好胃口不能理解的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症 / 051
乳糜泻和麦胶蛋白过敏 / 052
总有些“糖”吃不得:乳糖不耐受和果糖不耐受 / 054
便便外刊 / 061
PART2 有趣的肠神经 / 071
食物在我们体内的旅程 / 073
眼睛:看见食物她激动 / 073
鼻子:等候区的嗅觉感受器们 / 074
口腔:配置的通力合作 / 075
咽喉:“演员请走这边!” / 075
食道:不走回头路 / 076
胃:你是来找我的吧 / 078
小肠:向前!向前!向前! / 079
大肠:静止中蕴藏着力量 / 082
泛酸:亲兄弟也难免有打架的时候 / 085
泛酸的原因:都是神经惹的祸 / 085
少分泌就少出错 / 086
中和一下,只是权宜之计 / 088
呕吐:不想要的都统统吐出去 / 090
准备好了吗?呕…… / 090
呕吐的原因:人体装机功能 / 091
古今中外都适用的防吐窍门 / 096
便秘:今天,你拉了吗? / 099
我可以让你拉拉拉 / 101
实在不行,来点儿泻药 / 106
吃药虽好,别忘了“三日定律” / 111
大脑和肠子,到底谁指挥谁? / 113
肠子是如何影响大脑的? / 116
压力、抑郁和容易受刺激的肠道 / 121
“自我”意识从何而来? / 131
PART3 喧闹的微生物世界 / 135
一个人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 137
免疫系统和肠道细菌的爱恨纠葛 / 142
肠道菌群进化论 / 149
成年人体内的肠道居民 / 157
细菌的遗传基因 / 162
三种肠道型 / 164
肠道菌群所扮演的角色 / 171
细菌导致增肥阴谋论的三种假说 / 176
胆固醇和肠道细菌 / 181
健康的元凶:坏细菌和寄生虫 / 185
被戴“帽子”的沙门氏菌 / 185
幽门螺杆菌:人类早的“宠物” / 190
弓形虫:让人忘却恐惧的“喵星”来客 / 198
蛲虫:一生总会遇见一次的过客 / 207
清洁卫生和益生菌 / 211
日常清洁,到底多干净才行? / 212
抗生素:真的需要赶尽杀绝吗? / 219
益生菌:吃吃更健康 / 226
益生元:利己又助人的热心肠 / 238
肠脑轴的新发现 / 247
情绪 / 248
压力 / 250
抑郁症 / 255
酸酸的诱惑 / 257
手把手教你在家做泡菜 —— 德国酸菜养成记 / 258
【媒体评论】
恩德斯对肠道独特的工作方式感到诧异,而大众对肠道的无知也让她感到难以置信。
——《纽约时报》
恩德斯用幽默的语言,充满热情地向读者展现他们想知道和并不想知道的内脏器官。这本书绝不会让你感到无聊。
——《出版人周刊》
这本书包含了所有你想要知道的肠道知识,语言欢快,而且通俗易懂。完全没想到这种类型的书让人舍不得放下。
——《悦己》杂志
《肠子的小心思》是一个有趣的发现,科学的主题居然也能讲述得如此小清新、幽默和易于理解。我读这本书就像在看一本侦探小说。
——M. Sabes
恩德斯成功地将肠道内的生物过程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本书能告诉你所有你想了解的关于身体的知识,不仅限于肠子,每个领域的知识都像一幅有趣的图像一样被呈现。
——A real eye opener
各类屎尿屁,能够看得出来,作者是花了很多心思的,有趣的科普,奇葩的内容,雷萌的插画。就像我们的世界一样,肠子里的小世界也是好人坏人并存,只要好人占多数,坏人受监督,那这个世界就仍然是个正常健康的世界。也许我们没有能力改变我们身外的世界,可是别忘了,肠子里的世界的确是由你来主宰。
——沿长线
内容是严谨又严肃的,文风却像撒欢儿的野马一般不羁,很难想象这么欢脱的科普出自一板一眼的德国人之手。翻译也很接地气,甚至有抖机灵的嫌疑,但并不让人反感。一本有趣且有用的书。
——撒旦的表妹
【精彩书摘】
肠脑轴的新发现
做科学研究就像是在迷雾里探索一片未知的地方。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是每天都能有兴奋的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耐得住性子做研究,更不是每个人在研究失利或者碰壁的时候,还能打起精神,保持好奇心继续探索。甚至有的时候,当你好不容易找到一条线索,姑且把它想象成一根毛线绳儿,你花了好长时间顺藤摸瓜、抽丝剥茧,后却发现,手里的毛线绳儿虽是越来越长,自己的毛衣却越来越短。原来抽了半天,毛线头是自己毛衣上的。然后晚上回家吃饭,家里人问你今天发现了什么,你只能说,今天的发现??真是酷极了。
几年前我们发现,特定的肠菌可以让抑郁的小鼠打起精神来,也发现大鼠被移植了其他大鼠的肠菌后,性格发生了改变。于是科学界一个新的概念横空出世了——“心理微生物”,就是对心理有影响的微生物群。它们甚至还和抑郁症这样的心理疾病有着瓜葛,只是以前我们还并不知道,这些“心理微生物”除了作用在小白鼠身上,会不会也作用在人类身上。
到了今天,可靠的人体临床实验差不多也有二十来例了。这些实验表明,其中有3种细菌组合对人体无效,但幸好,其他的都会影响到人类的心理状态。这些实验慢慢展现给我们一副真实的全景:这些细菌并不会立刻大幅度地引起我们情绪的变化。它们往往在被服用三四周以后,才在一定程度上缓慢地改变了我们的情绪。不仅如此,科学界次把压力和肠子联系到了一起,它们之间貌似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至于这些细菌到底能对情绪起到多少影响,又是如何影响情绪的,这我们就得逐一分析了,因为每个科研小组用的菌群都不一样?
情绪
在做情绪实验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几个问题:一个人的情绪里到底包含了哪些感觉?情绪的基本元素到底是什么?为了找出答案,大多数的研究里都采用了问卷调查。在问卷里一长串问题的背后,隐藏了几大类不同的情绪,有从失落到高兴,从害怕到勇敢,从愤怒到温和,从忧心忡忡(比如对自己的健康)到信心十足,等等。
一个英国科研组就在他们初实验里的其中一组采用了类似的问卷。实验里, 他们让测试者服用下Lactobacillus casei Shirota(酸奶里常见的一种细菌;酸奶就是超市里那种普通的酸奶)。3周后,1/3的测试者都觉得心情有变好。具体来讲,是从“失落”的心情逐步向“高兴”转变。不过它对本来就心情不错的人并没有什么作用。对其他的情绪,比如愤怒或者恐惧,也没有什么作用。
一个法国研究组把两种细菌(Bifidobakterium longum 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混合在了一起,给测试者服用后,他们得到了不同的结果。经过4周,测试者不但郁闷的情绪有了改观,而且在“愤怒”一栏的表现也有了好转。不仅如此,他们对身体上的小病小痛,也不会像原来那样忧心忡忡了。
一个人不管有多健康, 也难免会有一些情绪低谷。比起失落、郁闷这种大的情绪,一个荷兰科研小组则把目光聚焦在日常的情绪低谷上。有时候明明就是很正常的一天,没有什么不好的事发生,但我们就是提不起精神、高兴不起来。这些负面小情绪连聊天的谈资都算不上,但是在心理学领域里,这可是个火爆的新兴话题。只不过科学家们关心的并不是这种情绪本身,而是这种情绪引起的其他情绪反应。
想要预测一个健康的人有没有得抑郁症的可能,心理学界已经有了比较靠谱的评判标准。重要的一条是看这个人会不会焦虑、钻牛角尖,比如说一件事情弄不明白不罢休,各种心理实验一再证明,这种情绪反应大概算是糟糕的一种了。
在一个实验里,测试者被要求花几分钟的时间,想象一下下面的情境:今天并不是美好的一天,但也没有什么事让你不开心,可是你就是兴致不高。现在这些测试者就要来回答,他们在这样的一天里会有什么心理反应。这些心理反应可能是:
“在这种情境下,我会变得很没耐心,收不住自己的脾气。”
“在这种情境下,我会思来想去,到底为什么会心情差。或者我会想,如果这里或是那里不是现在这样,我的生活就要好多了。”
又或者是:
“如果我心情很悲伤的话,我经常会觉得生活各方面都毫无希望。”
测试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状况,对每种心理反应做出相对应的回答:
“不,完全不会/基本不会/有时候/经常/对,完全就是我。”
根据测试者的选择,每题他会得到0?4分不等的分数。所有题加起来,可得136分。
在实验开始前,这些测试者的平均分是43分。这个分数挺健康的。这些测试者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并不会特别钻牛角尖、脾气暴躁或者觉得悲观。现在他们需要每天服用一组细菌,一共服用4周。其中一部分人拿到的并不是真的细菌,而只是安慰剂。4周以后,所有测试者又做了一遍问卷。拿到安慰剂的这部分人,答案和之前几乎一样。而服用了细菌的这部分人,他们在“暴躁”和“悲观”两栏里的表现比之前要好了10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意味着,这两栏里有一半的问题,测试者都给出了一个更加积极的答案)。
细菌带来的愉快体验当然不能和毒品或者强力镇静剂相比,但它和安慰剂相比,也是有效果的。实验的结果让我们的疑惑更加具象了一点:肠子对情绪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甚至可以再具体一点儿:肠子到底会影响哪些情绪?
压力
如果说情绪是神经系统不同区域的产物,压力则更像是神经系统所处的一种状态。压力下的神经系统就像是一张拉满的弓,对所有外界的刺激时刻保持着警惕。这样的状态对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情况是很有利的,比如在开复杂路段的时候。但如果这样的状态是个长期模式,那代价是相当大的??这就相当于不管是杀鸡、鸭、鱼、猪,都使了牛刀。为了应对压力,我们的肠子要借给大脑很多的能量。那有没有可能,肠子也会主动帮大脑减轻点儿压力,毕竟这样它就可以少借点儿能量出去了?
随着新的研究结果不断涌现,科学家们在这个领域的看法也一直在转变着。早期的研究结论是,不管给实验对象服用什么肠菌,对他们来说,紧张的一天仍然是紧张的一天,考试有多可怕,仍然还是这么可怕,哪个肠菌也没能缓解压力的感觉。不过肠菌倒是可以缓解因为压力而产生的身体不适,比如荷尔蒙分泌、腹部痉挛、呕吐、腹泻或者是免疫力下降。
后来科学家们又把这些实验拿出来仔细看了看,发现了一些之前被忽略掉的细节——有一个菌种居然可以改变人们对压力的感知。但是它们只作用于一类特殊的人群:睡得特别少的人。我们大概都经历过考试前的通宵复习,往往越通宵就越觉得压力大。科学家们给这些备考的同学每天服用Bifidobakterium bifidum,他们会感觉压力变小了一点儿。并不是说他们没有压力,而是跟那些同样睡得很少的同学比,他们的感觉会好一些。研究人员们还测试了另外的两个菌种(Lactocbacillus helveticus和Bifidobakterium infantis),可惜并没有发现一样的效果。
这次实验一共动用了581名考生。研究人员把他们分成了4组,在考试几周前开始给他们服用需要测试的菌种。其中一组学生拿到的是安慰剂,里面不含任何菌种。另外3组学生,每组都拿到了一种不同的细菌(Lactocbacillus helveticus, Bifidobakterium infantis 或者 Bifidobakterium bifidum)。
这次实验的结果还是很振奋人心的,它给了研究人员继续往下研究的勇气和动力。毕竟有一种细菌,它们做到了别的细菌做不到的事——它们作用在了感觉上,减少的是压力的感觉。在这不久之后,爱尔兰又传来了新消息。当年几个做小白鼠游泳实验(见第117页)的科学家,现在终于鼓起勇气做人体的临床试验了。在小鼠实验中,有一种细菌(Bifidobakterium longum 1714)脱颖而出。它不但减轻了小鼠的各项压力指标,还提高了小鼠的学习能力。现在科学家们打算研究一下,它在人身上会不会也有作用。
参加这个实验的人必须每天在网上填写一份问卷。这份问卷里的问题全部都围绕着测试者对自身压力的感受。实验一共持续8周的时间。在这8周里,测试者还必须去3趟实验室,每趟都要完成以下几项规定动作:
1.戴上一顶滑稽的头盔;
2.把手伸进冰冷的水中;
3.同时在电脑上回答几道脑力题。
这顶滑稽的头盔是专门用来扫描大脑的。它可以探测到大脑内正在活跃的区域。如果把它用在情侣身上,它大概可以成为一个分手神器。比如这边你还在兴致勃勃地说着今天办公室里的各种八卦,那边头盔无情地告诉你,虽然你的另一半正笑眯眯地听着,但他/她脑子里的活跃区早就换台到神游状态了。
把手放进冰水里用来检测压力,简直是无懈可击。这个实验一方面是测大家耐冷的时间——手在冰水里多久才会放松;另一方面是测大家压力荷尔蒙的分泌量——科学家会不停地把棉棒伸进测试者的口中,以获取口水来化验压力荷尔蒙的含量。说这个实验无懈可击,是因为它无论怎么被重复,身体里的反应模式永远都一样。因寒冷而触发的压力神经,即使反复暴露在低温环境下,也无法学会适应这样的温度。举个简单的例子,冬天站在外面,我们只会觉得越来越冷,并不会因为待得久了,就能适应寒冷而觉得暖和起来。这样想是不是好理解一些了。现在测试者把手从冰水里拿出来,还要紧接着回答几道问题。科学家们想知道,这些测试者刚刚受冰水刺激,分泌出压力荷尔蒙,在这种状态下,他们的恐惧感会有多少。
在实验进行到4周的时候,科学家们在对比了服用细菌的测试者和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后,发现细菌组几乎所有的压力指标都有了好转。根据网上的问卷表,测试者感受到的日常压力要减少15%。在冰水实验里,跟预期的一样,当手伸进冰水里的时候,所有测试者还是会释放出压力荷尔蒙(毕竟那是冰水??),但是荷尔蒙的含量却有所降低。而且即使在分泌了压力荷尔蒙的情况下,测试者并没有感觉到比平时更多的恐惧。
不仅如此,测试者在脑力问答的环节也比之前表现好。比起安慰剂对照组,细菌组回答得要好很多(细菌组少错2?5个问题,对照组只少错1?3个)。这点在头盔上就看得更清晰了。大脑里有一块区域,在我们学习的时候它会活跃起来,而在阿尔茨海默病人的身上就弱很多。细菌组的这块脑区域明显比以前更活跃,而对照组则看不出任何变化。
服用肠菌为什么就可以改变我们的脑力呢?之前说过,肠子可以通过神经系统向我们的大脑发射信号(见第117页)。这是一种解释。爱尔兰研究人员提出了另一种解释:这些肠菌可以通过降低压力荷尔蒙来改善记忆。原理如下:大脑里存储和调动记忆的区域(海马体)就紧紧挨着压力荷尔蒙的传感器。如果那里释放出很多压力,大脑就会抑制住那个区域的活动。想象一下老虎正向我们扑来,这时候大脑怎么可能还会分心思给旁边的花花草草,肯定是要把所有能量调动起来让我们逃跑啊!所以处于压力下的时候,我们会变得只能聚焦于眼前,这是为了把所有的精力都调动起来解决棘手的问题。
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橙子读书小站】(czdsxz),在公众号后台回复547或书名,会自动弹出下载地址,即可一键免费下载电子版学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