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5《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读书笔记):五大核心,三大秘籍,解答你关于读书的所有问题。
为阅读而创,为热爱分享,每天早8点,阅读者的橙C早餐。请关注公众号:橙子读书小站。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读者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来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专门介绍阅读方法的书籍,由两位作者合著,分别是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这两位大师在教育界都是享有盛名的教育家和学者,他们曾是《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有着丰富的阅读经验。《如何阅读一本书》初版于1940年,1972年大幅增订改写为新版。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
通过有层次的步步推进,这本书回答了读者最为关注的5大核心问题:
第一个核心问题,什么样的书值得读?
阅读是一种艺术,不是仅仅为了消遣和获取信息,要为增进理解力而读,要思考、玩味、了解、深入直到自我提升。能增长心智,能让你学到东西的那些书,才是值得深入阅读的书。为此,作者还针对性地提供了建议阅读的西方作品书目。
那么,读这些好书的正确姿态是什么呢?
阅读的过程,就像是非课堂辅导型的自我发现学习,是跟着缺席的老师在学习。真正读懂要求我们知道如何去读。因此,要做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读者。
要主动阅读,要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思考四个问题:
* 这本书整体在谈什么?
* 作者细部都说了什么?如何说的?
* 有道理吗?是全部都有还是部分有道理?
* 跟我有什么关系?
第二个核心问题,如何一步步提升读书的层次?
作者创造性地将读书分成了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首先,说说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是最低层次的阅读,只要能认字,可以理解字面意思就可以了。学习阅读的过程从孩子出生后就开始了,历经准备阶段——大脑和身体发育,认字阶段——可以认简单读物,到阅读阶段——快速建立字汇、精读训练和技巧增进。最终达到初中生水平,就可以进行基础阅读了。
第二层,是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就是限时抓重点地阅读一本书,目的是了解谈了什么、架构和包含的部分。
检视阅读有两种方式,一是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另一个是粗浅的阅读。前者的大致顺序是:书名页—序—目录页—索引—书衣和出版者介绍—与主题相关的几个篇章—全书翻看。后者则强调从头到尾读一遍,不懂也不要停。
第三层,是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是指全盘、完整地阅读一本书,目的要能达到咀嚼、消化和理解。分析阅读是本书最重要和最全面的部分,后面讲,这里略去。
第四层,是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是指围绕某一主题阅读一系列的书,目的是重新架构,形成读者自己的观点。主题阅读是阅读的最高层次。
第三个核心问题,细读一本书,有何规则可循?
我理解的细读一本书,就是作者定义的分析阅读,作者专门单列了一个篇章,总结了3个阶段15条规则。
第一阶段是架构阶段。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它有4个规则。(1)依照书本的种类和主题进行分类。(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什么。(3)按顺序和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阶段是诠释阶段。
这一的目标是诠释书的内容,也有4个规则:(1)诠释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2)从重要句子中抓出主旨。(3)找出作者论述,重新架构前因后果,明白作者主张。(4)确定作者已解决问题、未解决问题,以及不能解决的问题。
第三阶段是评论阶段。
目的是像沟通知识一样评论一本书,分为7条规则。
(1)批评之前要真正了解这本书。
(2)不要争强好辩和盲目反对。
(3)允许不同意见,为自己的异议找出理论基础。
(4)证明作者知识不足。
(5)证明作者知识错误。
(6)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7)证明作者分析与理由不完整。
第四个核心问题,如何阅读不同体裁书籍呢?作者将书分成了七大类:
第一类,实用型的书。
这种书通常分两类,一类是说明规则的,一类是阐述形成规则的原理的。适合运用分析阅读。是否值得读,要看结果是否和我们的目标相关。在阅读过程中,主要问两个问题:作者的目的是什么?建议用什么方法达到该目的?
第二类,想象文学。
读想象文学的步骤是:进行分类——抓住大意或剧情——架构——诠释。
诠释时,记住3点:小说要素是插曲、事件、角色,以及角色的思想、言语、感觉和行动;共识与主旨有关,要在作者想象的世界中宾至如归;把手指放在作者的脉博上,感觉每一次心跳,跟着情节发展走。
第三类,故事、戏剧和诗。
读这类书的重点是感受与体验。
第四类,历史书。
读历史书有两个要点: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阅读一种以上历史书;不只关心过去某一时间、地点真正发生了什么,也要读懂在任何时空之中,尤其现在,人们为什么有这般行动的原因。
第五类,科学和数学书。
读科学书,分清两类,一类是给专家看的,一类是科普书。科学这个行当,有人“做”科学,侧重写前一类;有人“教”科学,侧重写后一类。我们普通人,要读的是后一类的,比如科学史和哲理书。
读有数学的科学书,要点是掌握全貌、架构和主题,不必纠结于细节的数学,看结论即可。
第六类,哲学书。
读哲学书,提问题时要有孩子气的单纯,回答时却要成熟而睿智。哲学问题典型的有两类,关于存在与变化的思辩型、理论型问题,和关于善与恶的规范型问题。
哲学书有5种论述风格:一是对话,如柏拉图;二是论文或散文,如亚里士多德;三是面对异议反驳,如阿奎那;四是系统化,如笛卡尔和斯宾诺沙;五是格言形式,如尼釆。
第七类,社会科学书。
读社会科学书,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些书看起来很容易,术语也很熟悉,但词义规则很不清晰,读者常常很难与作者达成共识;二是往往需要针对一个特殊事件或问题,读好几本书。
第五个核心问题,如何进行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是阅读的最终目标。笔者认为,如果你能进入到这个层次,已经不单纯是阅读,而是在创作了。
主题阅读分为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和阅读阶段。
在准备阶段,你的目标主要是观察研究范围。
而在阅读阶段,你就需要按如下五步循序进行:
(1)浏览所有相关书,找出相关章节。
(2)创造中立词汇,带引作者达成共识。
(3)建立中立主旨,列出一系列问题。
(4)界定主要和次要议题。
(5)分析各议题。
读书有方法,阅读是要训练的。
阅读是每个读书人的必修功夫。事实上,我国历代都有读书人总结读书方法,比如朱熹读书法、张之洞《书目答问》等,都是智慧的结晶。但是,放眼望去,当代指导“如何读书”的书却少得可怜,甚至连阅读方法的研究,都很少见到。
开卷有益,读书亦有方。
阅读的方法正确与否决定了我们是不是真的读懂了一本书,而一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力,决定了我们的思想和心智成熟的速度。
三大秘籍,揭开有效阅读的三大方法:
第一秘籍:利用检视阅读法,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开始阅读之旅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样子,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也是不尽相同,每个人读的书也是不同的。
有的人是读现在对自己所有帮助的书籍,比如我前阵子针对管理体系的工作,就系统看了体系类书籍,学习相应的知识,帮助我更好的上手工作;也有的人是想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去看时间管理的书籍。
我们可以从“对现在有帮助的书籍”、或者是提高“思维方式”、“时间管理”等等书籍开始,最重要的是要确定自己的阅读目的,自己到底想要读什么书籍,确定完目标之后,就能运用检视阅读法来挑选书籍了。
什么是检视阅读?
简单来说,检视阅读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有系统的浏览、略读或者快速粗读的方法,完成一本书的阅读并梳理出书籍的基本架构。
市面上琳琅满目的书籍很多,利用检视阅读法可有效筛选自己想要的书籍。
如何进行检视阅读?
①、看书名及封面
一本书的封面肯定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会把本书的主题样貌呈现出来,像《掌控24小时》一书,就用了一句话概括书中的亮点:让你效率倍增的时间管理术。
通过一本书的书名和封面,我们可以得知这是一本什么类型的书籍。
②、读序言
序言部分一般有读者序或者自序,可以了解到写本书的意图是什么,整本书的整体架构是什么,对本书的总体格局有一定的初步了解。
③、读目录
目录像是地图,是这本书的大纲所在,研究目录页可以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类型于树状图,把序言部分的大纲再进一步扩展。
在这个阅读过程中,或许你会发现这本书就是你想读的书,也可能对这本书无感。
④、随手翻翻看
试着打开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读读看,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可以通过这个步骤了解作者的行文风格,看是不是自己喜欢的。
通过检视阅读法,我们能清楚地了解一本书的大致框架内容,如果读不下去,就不要勉强自己读了,把书放下,再寻找下一本让自己心动的书籍。
第二秘籍:带着问题去看阅读书籍,有助于我们理解一本书的知识
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看书过程中问自己关于阅读的问题有利于我们辨别这本书的性质,是该浅尝即止、还是生吐活剥。
如果你想更进一步了解一本书籍的话,建议使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的分析阅读法,对书籍进行剖析,像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去解开它的面纱。
所谓分析阅读,就是对书籍分析解剖的过程,会对自己所读的内容提出许多相关的问题,让自己不断去解答,直到把这本书变成自己的血肉为止,是一个咀嚼与消化的过程。
将书籍的内容与自己融为一体需要遵循4阅读原则,分别是:
阅读原则1:寻找关键词,理解词义,与作者达成共识
语言并非完美的传递知识点媒介,一个词语可能有多个不同的词义,只有确保自己理解了书上的关键词,才能真正明白作者想要传达的内容与讯息。
阅读原则2:找出作者想表达的主旨
即作者想在本书中阐明的知识或者观点,我们可以通过寻找主旨线索的方式来找到主旨,因为主旨句通常会隐藏在一本书最主要的论述中,不是前提就是结论,有时候在前面,有时候也会放到段落的末尾。
阅读原则3:找出论述,真正理解作者的主张
何为论述,就是为了证实主题的内容,作者可能用一段话来说明,也可以散落在四处,这时候就要我们自己去探险寻宝了。
阅读原则4:思考作者解决了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哪些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其实几乎贯穿阅读的始末,除非为了消遣阅读,通常来说,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求帮助和解决方案。
只有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才能更快得到孜孜以求的答案。
在阅读过程中,如果能做到分析阅读的4个原则,我想,掌握并真正理解一本书的内容就不远了。
第三秘籍:正确评价一本书,有助于我们内化书籍知识,做到真正的应用
培根曾说: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正如我们评价一个人,评价一本书也应当如此,你得抛开成见,去公平公正地评价一本书,比如说,这本书好,还是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如果不好,又应该如何改进?
《如何阅读一本书》强调了在评价一本书前,在你说出“我同意” 或者“我不同意”前,一定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了”。
确保自己真正理解并读懂了它,我们的评断才称得上公正客观,而不是没看过这本书你就一票否决,不是因为哪个谁说了不行,不好看,没啥意义,我们就听而信之。
我们要带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去看待,正如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因此,也没有一本书会好到无懈可击,通常一本书有四个评价标准:
①.知识不足
知识不足是指作者缺少与他想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知识。
当我们发现了这个问题时,可以指出来,但同样的,我们不能只表达观点,而不解决问题正确的批评方法是,先说明本书缺乏哪方面的知识,然后再给出具体理由。
②.知识错误
简单来说,就是理念不正确,论点与事实不符。
作者提醒,当我们指出本书犯了知识错误的问题时,必须能说明事实,能找到相关论据说明自己的相反观点。
③.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也即推论荒谬。
推论荒谬主要分为两种形态:第一种,缺乏连贯性,结论出来了,但却和前面的论述联系不紧密,论证乏力;第二种,前后矛盾,论据无法说明论点。
和前面两种错误一样,要证明本书犯了不合逻辑的失误,同样也要给出足够让人信服的理由。
④.分析不够完整
即作者并没有解决他提出来的所有问题。
批评一本书的最后阶段,在回顾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论述过程后,我们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吗?是否有遗漏?
或者,我想要的答案找到了吗?这本书能解决我遇到的问题吗?阅读是一个寻求帮助的过程,对于读者来说,如果一本书能解答自己的困惑,让自己茅塞顿开,就是一本好书。
当然了,如果你无法用充分的证据证明作者没有以上四个缺点,你就不能盲目反对作者,正如作者所说,毫无理解便同意只是愚蠢,还不清楚便不同意是无礼。我们要做一个礼貌而智慧的阅读者,不仅要能提出问题,更要学会解决问题。希望你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后,能对你有所帮助。
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橙子读书小站】(czdsxz), 在后台回复XXX或书名,即可免费下载本书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