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2《品牌22律》读书笔记(读后感)
为阅读而创,为热爱分享,每天早8点,阅读者的橙C早餐。请关注公众号:【橙子读书小站】(或czdsxz)。
历史正在并将继续证明,越是革命性、颠覆性的思想,其价值被人们所接受的,时间也就越漫长。
《品牌22律》由定位理论创始人艾.里斯和劳拉.里斯两位专家所创造,值得一提的是。这22条关于品牌的定律,并不是商学院所一直使用的教科书,而全部来源于多年的实践总结和观察,是两位专家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这是一本关于品牌打造的“圣经”,与其说是22条定律,不如说是创建世界级品牌的22条“戒律”。如果说九阴真经中的“移魂大法”用以控制敌人的灵魂,那么《品牌22律》就是教你如何更好占据消费者的心智,让品牌真正的入脑入心。
中国,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虽然外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我们在创建品牌历史上却一直黯然失色。直到改革开放以来,才有了明显的进步,中国曾经诞生过许多伟大的发明和伟大的产品,而直到今天,能够真正处于主导地位的世界品牌也仅有不多的几个,而华为就是其中之一,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当前,中国正处于极其艰难的转型时期;成败的关键,从微观来看取决于经营模式能否实现从产品向品牌的转变,进一步看就是由宽泛潜入的J模式转向聚焦狭窄的A模式。而定位理论学习,也是所有企业和企业家们的必修课。
营销的本质,就是在顾客心中打造一个品牌,牢牢占据一个品类的“心智”。
本书最大的帮助,就是教会你如何在用品牌思维,把你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品牌。把水打造成依云,把自己打造成下一个比尔.盖茨。达到自己之前,所没有想象的高度,而这就是因为你能带给你最大的价值。
01—
扩张定律
1.1内涵
品牌的力量和它所代表的产品数量成反比,一个品牌只能代表一个品类。
扩张生产线在短期内可能会提升销量,但从长期看,会毁掉品牌。如果想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一个强大的品牌,就需要收缩你的品牌,而不是扩张。
1.2案例
从营销和战略视角,美国企业(A模式,强调聚焦与专注),长期盈利或利润方面的表现,要远高于日韩企业(J模式,强调多元化扩张)。
企业延伸产品线的后果,往往是市场占有率的下降。美国运通,扩展信用卡产品线,结果市场占有率从27%,下降为18%。
李维斯,扩张牛仔裤产品线,结果市场占有率从31%,下降为19%。
佳洁士,单个品牌的单品已超过50个,但市场占有率从36%,下降为25%。
02—
收缩定律
2.1内涵
收缩焦点,主导某一特性或品类,你的品牌才会更强大。
2.2案例
星巴克创建之前,市面上有各种咖啡店,卖各种各样的食物(如热狗、汉堡、咖啡、三明治、冰激凌等)。星巴克专注于咖啡经营收缩焦点,成为知名连锁品牌。
赛百味创建之前,市场中有很多熟食店,卖各种熟食(如汤、沙拉、乳酪、面包、甜点、饼等)。赛百味专注于潜艇三明治,成为知名快餐食品连锁店。
玩具反斗城,早期叫儿童超级市场,经营儿童家具和玩具。后来想发展壮大,没有采用常规的增加产品类别的做法(如婴儿食品、儿童服装等),而是收缩业务,放弃家具,只专注于玩具,并更名为玩具反斗城,占据了20%的市场份额,成为品类杀手的典范。
03—
公关定律
3.1内涵
公关第一、广告第二。品牌的创建(如诞生、导入),依靠的是公关,而不是广告,因为公关更容易让人相信、更具说服力。
通过公关宣传,说明品牌是第一个,即新品类中的第一品牌,占据用户心智。同时,第一、最新等词,本身就是新闻媒体追踪的热点,自带流量。
3.2案例
美体小铺,通过周游世界推销其有关环境的理念,并通过连续不断的报纸、杂志的软文,以及电视、电台的采访,逐步打造成为一个大品牌。
米勒,推出“米勒常规”啤酒,投入5000万美元的广告费,但失败了。
此外,诸如微软、英特尔、戴尔、康柏、甲骨文、思科等公司,最先都是通过在《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福布斯》、《财富》等报刊上进行公关宣传起步的,而不是直接打广告。
利用公关宣传,说明品牌是第一个,诸如CNN:第一个有线新闻网,ESPN:第一个有线体育网,喜力:第一个进口啤酒,英特尔:第一个微处理器。
04—
广告定律
4.1内涵
品牌一旦创建后,就需要广告来维护。即可以依靠巨额的广告费来维护一个知名品牌。
投入广告的目的,是为了抵御竞争对手、维持市场地位、防止对手瓜分市场。其实质是一种保险,防止对手攻击,形成一种竞争壁垒。
做广告时,要表现、传递品牌的领先地位,领先地位就是一种信任状。
4.2案例
亨氏,宣传自己是美国人最喜欢的番茄酱。
百威,宣传自己是啤酒之王。
固特异,宣传自己是轮胎中的领先者。
05—
词汇定律
5.1内涵
品牌应该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一个词,可以是某个品类,也可以是某种特性,最终让品牌与这个词划等号。
5.2案例
有些品牌占据特性这个词,如奔驰=声望,沃尔沃=安全,兰博基尼=昂贵,宝马=驾驶,联邦快递=隔夜送达,王老吉=怕上火。
有些品牌占据品类这个词,如舒洁=纸巾,喜之郎=果冻,可口可乐=可乐,加多宝=凉茶。
06—
信任状定律
6.1内涵
品牌的成功,需要一个可靠的信任状。信任状,让品牌与众不同,在同类中突出自己,给顾客提供选择的理由,破除进入用户心智的壁垒。
领先地位,是建立信任状最直接的方法。除此之外,官方认证、权威背书、专业资质、历史传承、驰名商标、产地优势等,也可以成为信任状。
6.2案例
可口可乐的信任状,就是正宗的可乐,其他可乐都是模仿的。
瓜子二手车的信任状,就是“销量遥遥领先”,以市场地位突出第一品牌形象。
如果不能成为现有品类的领先者,就开创一个细分市场或新品类并成为领导者。如啤酒领先者已经被占据,那么就可以开创淡啤酒领先者、进口啤酒领先者、高价啤酒领先者、德国啤酒领先者等。
07—
质量定律
7.1内涵
质量,就是基于顾客心智中对质量的认知。质量很重要,但仅仅依靠质量无法创建品牌。
建立质量认知,就应遵循品牌定律。你自己宣传“我的质量是最好的”,顾客一般是不认可的,因为没有商家会说自己的质量不好。但如果你聚焦,顾客会觉得你的质量更好一点(如专业医生感觉比全科医生更专业);如果你是领先品牌,那质量一定是OK的。
7.2案例
质量不同于口味测试结果。口味测试,百事可乐比可口可乐的口味更好,但因为可口可乐更“正宗”,所以卖的更好。
高价也是质量的一种暗示,劳力士手表,会让人觉得质量很高。
08—
品类定律
8.1内涵
打造品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创一个新品类。
领先品牌应该推动品类发展,而不是品牌,因为品类代表了整个市场的成长空间。
开创品类,并让人觉得你是第一个、领先者、原创,会给人信任状。
8.2案例
强生,在香波市场中,开创婴儿香波品类,并成为领导者。
灰狗,在客车品类中,开创长途客车品类,并成为领导者。
09—
命名定律
9.1内涵
为品牌起一个独特、简单、易记、易传播的名字,非常重要。从长远看,品牌就是一个名字。好的品牌名,值一亿广告费。
品牌名不能用通用名,而要与众不同,比如瓜子、康师傅。而品类名,要通俗易懂,用通用名,比如二手车、酸梅汤。
9.2案例
捷豹越野车。
小米手机。
瓜子二手车。
10—
延伸定律
10.1内涵
品牌延伸不可取,不能把一个品牌延伸到多个产品中。
一个品牌只能对应一个品类。
毁灭一个品牌,最容易的办法,就是把这个品牌延伸到所有产品。
10.2案例
正面案例,如王老吉凉茶、格力空调、可口可乐,拒绝品牌延伸。
反面案例,如百威、百威淡啤、百威干啤、百威冰啤等。
11—
伙伴定律
11.1内涵
竞争会拓宽品类的市场,领先品牌要容忍竞争者,与竞争者一起共同做大品类。
顾客有选择权,如果有竞争对手,即使顾客没有选择你,但选择了对手,也是对品类的贡献;如果没有对手,顾客很可能直接选择其他品类,最终结果是品类越来越小。
把相似的商店集中在一起,形成产业集聚,能吸引更多顾客,同时有对比也可促进顾客的购买。
11.2案例
可乐市场,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竞争,共同做大了可乐市场。
密苏里州的布莱森,宣传自己是“世界音乐秀之都”,这个小镇人口只有3706人,这么少的人通常连一个音乐剧院都养不活。但同时有40家音乐剧院一同经营,市场就会繁荣。
一个品类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只有2个品牌,如胶片市场的柯达与富士,视频游戏市场的任天堂和Play Station。
12—
通用定律
12.1内涵
品牌名称不能用通用名,而应该用独特的名称。给品牌起一个通用的名称,往往会失败,因为很难与竞争对手区隔开来。
如果是品类名称,则通用名称是合适的。
独特个性是品牌命名的核心。
12.2案例
品牌通用名称,如通用电器、通用汽车、标准石油、美国航空,这些很难识别,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都是品牌的第一个品牌。这种通用品牌名称不可取。
品牌独特名称,如百视达音像、英特尔Intel(来源于Intelligent)、雷克萨斯Lexus(Luxury)。
13—
公司定律
13.1内涵
公司是公司,品牌是品牌,两者并不一样。品牌名称,必须优先于公司名称,因为消费者购买的是品牌,而不是公司。
品牌的名称、包装里的产品,二者最好一致。比如可口可乐是品牌名称,包装里的产品是可乐。
13.2案例
公司名与品牌名一致的,如通用电气、可口可乐、IBM、英特尔,对于顾客,这些就是品牌,对于员工,这些就是公司。
公司名与品牌名不一致的,如雷克萨斯是品牌,公司是丰田;飘柔是品牌,公司是宝洁,这种情况下就应该优先品牌名。
14—
副品牌定律
14.1内涵
打造副品牌是一种错误的策略,与品牌理念背道而驰,会使核心品牌毁于一旦。
14.2案例
假日酒店,本来是一家廉价酒店。但推出皇冠假日酒店进军高端市场,结果失败了。
凯迪拉克,本来是高档车品牌。但推出凯迪拉克凯蒂进军小型汽车,结果失败了。
15—
兄弟定律
15.1内涵
当你可以创建一个新品类时,可以推出新的兄弟品牌。
新品牌针对一个新的细分市场(如价格、年龄、性别、口味等区分)。
兄弟品牌之间要相互独立,建立严格的区分,不能重叠。
兄弟品牌之间应创建不同的品牌名称,不能是相似的品牌名称。
15.2案例
箭牌口香糖,正确的做法是推出益达等兄弟品牌以区隔市场,错误的做法是绿箭、蓝箭等相似的名称。
时代,为进军不同的细分市场,旗下分别有时代、财富、生活、体育画报、金钱、人物、娱乐周刊等不同的品牌名称,且相互独立。
16—
外形定律
16.1内涵
品牌的标识设计应独特,不能太复杂,应简单、易记忆、易识别、易传播,符合视觉锤效果。
一般,根据人们的视觉感知体验,品牌标识图形设计的长宽比例的理想状态为2.25:1。
16.2案例
如耐克的“对勾”。
红十字会的“十”。
Apple的“被咬了一口的苹果”。
17—
颜色定律
17.1内涵
品牌应该选择一种与竞争对手相反的颜色,便于在用户心智中留下深刻而独特的印象。
创造一个相反的、区隔的颜色,比颜色本身的内涵是否匹配,更为重要。
基本的颜色有5种,红、橙、黄、绿、蓝。加上中性色有3种,黑、白、灰。
红色:充满活力的、令人兴奋的颜色。
蓝色:和平、宁静的颜色,象征领先。
白色:象征纯洁。
黑色:象征豪华、神秘。
紫色:象征王权。
绿色:象征自然环境和健康。
领先者因为是第一个,所以可以自由选择颜色。通常最佳的颜色是最能象征这个品类的颜色。跟随者应该选择与领先者差异化、对比性的颜色。
此外,选择单一的颜色是最好的策略,且应长期保持用色的一致性,比如蓝色巨人IBM。
17.2案例
约翰迪尔是农用拖拉机的领先品牌,选择了最能表征农业的绿色作为品牌色。市场上第二品牌用的是与绿色对比强烈的红色。市场第三品牌马可迅使用了蓝色。
可乐是一种红褐色液体,所以可口可乐选择了红色为品牌色,百事可乐选择了蓝色。
柯达用黄色,富士用绿色。
18—
国界定律
18.1内涵
如果一个品牌带有自己国家的独特心智资源,更有机会成为全球品牌。
每个国家都有其心智认知,比如瑞士的手表,法国的葡萄酒,德国的汽车,日本的电子产品。
此外,跨国品牌时,注意广告译文的内涵是否符合当地国家的风俗文化。
18.2案例
英特尔、微软,带有美国心智认知。
古驰、范思哲、阿玛尼,带有意大利心智认知。
索尼、佳能,带有日本心智认知。
19—
连贯定律
19.1内涵
品牌不是一夜之间创建的,而是需要长年累月建设的。
市场可能瞬息万变,但品牌应该保持不变,特别是已占据了用户心智的品牌特性不能改变。
19.2案例
正面案例:沃尔沃的“安全”特性,宝马的“驾驶”特性,持续了几十年。
反面案例:小凯撒本来定位于“一个披萨的价格能买二个披萨”,但未保持连贯,调整为“外卖披萨”,最后业绩大跌。
20—
变化定律
20.1内涵
特殊情况下,品牌也可以改变,但要非常慎重。品牌可以改变的特殊情况:
(1)品牌很虚弱,未进入顾客心智。
(2)品牌向下调整(如降价)。
(3)某一领域发展缓慢,需要长时间才会发生变化。
20.2案例
英特尔,曾推出“D-RAM”,但未建立起来。后调整为“Intel Inside”,成为独特的标识。
万宝路,降低价格,向下调整,获得了市场认可。
花旗,原来80%的To B + 20%的To C,经过二十多年调整变为30%的To B + 70%的To C。
21—
死亡定律
21.1内涵
当一个品牌苟延残喘时,就果断放弃,重新投资一个更有前途的品类及品牌。
不能被品牌的知名度所左右,如果知名品牌不能代表任何品类或特性,那就没有任何意义,果断放弃。
21.2案例
柯达,知名品牌,但胶片时代已经过去,品类已经完结,果断放弃是明智的选择。
王安,微型计算机被台式、笔记本电脑取代,故应果断放弃,而不是延伸。因为王安=微型计算机,延伸太困难,还不如推出一个新品牌。
22—
独特定律
22.1内涵
一个品牌最重要的是它的独特性。品牌是在顾客心智中的独特概念或认知,如果缺乏独特性,品牌不再有生命力。
22.2案例
正面案例:最昂贵的手表=劳力士,安全的轿车=沃尔沃。
反面案例:雪佛兰,多产品延伸,大车、小车,卡车、轿车,便宜的、昂贵的,什么都有,结果是什么都不代表,不具备任何独特性。
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橙子读书小站】(czdsxz),在后台回复A059或书名,会自动弹出下载地址,即可一键免费下载电子版学习阅读(提供四种阅读格式,选EPUB或PDF格式即可手机阅读)。
